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
我教學了三年級教材《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教材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和擴展,我在教材內容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另一方面重視聯(lián)系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學習有余數除發(fā)的計算。本節(jié)課我先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分組活動,動手分一分,由沒有剩余引入到有剩余,初步建立余數的概念,同時讓學生認識到“有余數除法”來源于生活實際,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大膽嘗試“轉化”,這就是給學生提供思考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余數和除數關系。這樣經過學生的觀察、操作、猜測、推理等活動,讓學生自己找到規(guī)律,解決問題。教學程中,學生思維活躍,積極性高。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從動手平均分鉛筆,這一具體行為直觀感知。使學生形象感知正好分完與有余數的兩種不同分的結果。
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很好,學生思維活躍,在最后的鞏固練習中,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進一步驗證了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從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合作意識。
以上是我感到滿意的地方,當然其中也有不足點,雖然整堂課的重點部分—對余數的理解,已不成問題,但有些細節(jié)還需改進,例如:有關除法應用題中單位名稱的書寫,如何把應用題答完整,都是我在課堂上沒有預想到的,這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還需改進。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2
計算有余數的除法,要利用乘法口訣求商,要把商和除數相乘,要用被除數減商和除數的乘積。如果把上述的這些計算寫成豎式,記憶的負擔就被分散,思維難度就會降低。如果用口算進行有余數的除法,那么難度相當大,所以,教材讓二年級學生筆算有余數的除法,不要求他們口算出商和余數。
計算有余數除法和計算表內除法一樣,都利用乘法口訣求商,但求出有余數除法的商,比計算表內除法難許多,況且,表內除法的'商與除法相乘的積剛好等于被除數,而有余數除法的商與除數的乘積小于被除數,因此,在教學時由易到難地先安排表內除法的豎式,再教學有余數除法的筆算。
反思不足之處如下:
1、教師引導大少,放手有些過度。導致后面孩子們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
2、孩子們說的機會和時間太少。
3、展示孩子們的錯題時間太少,沒有糾正環(huán)節(jié)。
4、從學生完成的作業(yè)來看(很多學生在算式上只寫商,沒有寫余數),我疏忽了一個細節(jié),沒有把口算算式與堅式打包成一個整體介紹給學生。雖然我的板書上面是橫式,下面是相應的堅式,雖然溝通了算式與豎式間的聯(lián)系,但沒有提醒學生,一個完整的用豎式計算的題目,要既有算式,又要有豎式,如果沒有余數,那么在算式上就寫商是幾,如果有余數,那么在算式上既要寫商是幾,還要寫余數是幾。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3
《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反思如何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是學生剛剛接觸的新知識,所以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思考這一系列活動完成的,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余數要比除數小”是計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則,教學中我并沒有硬性地將這個法則講給學生聽,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去發(fā)現(xiàn)它,并從正反兩方面去探討如此規(guī)定的理由。最后,我還組織了及時的,必要的練習,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并掌握這種計算方法。我先出示了例題,并讓學生擺一擺并列出算式,在擺的過程中我通過問答的形式將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學生清楚的`理解,并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列豎式計算這個除法算式。在列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將豎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學生列的很準確,讓他們將式子呈現(xiàn)在黑板上,通過對比的形式比較出優(yōu)缺點,知道豎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這么表示缺步驟。并將每個數表示什么弄清楚。
學生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一般會采用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
一是借助直觀圖或動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數;
二是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試商。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著眼乘、除法的關系進行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試商方法,不僅是為了達成本節(jié)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是為今后繼續(xù)學習除法計算奠定基礎。此段教學過程,聯(lián)系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體現(xiàn)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化過程,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升數學思考水平。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4
?有余數的除法》選自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的知識。本著教材是知識的載體這一原則,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我靈活處理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過程,本節(jié)課的教學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認識規(guī)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在體驗中建構。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來自生活、回歸生活的知識才是最有價值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積極尋找身邊的數學,把教學歸樸于實踐,歸樸于生活,所以導入的時候,我拿出了7根棒棒糖,讓同學們幫助我將這些糖分給同學們,每個同學分三根?纯茨芊謳赘_@樣學生就運用了上節(jié)課學到的知識,輕松解決了問題。這樣的導入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而且能較好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很自然的引出新課。我們將要繼續(xù)學習《有余數的除法》。
導入新課后,我將所有的學習內容放手給了孩子,如果源于生活的導入是本課的亮點化,那下面的學習新課的過程更是本課的另一個亮點。我結合學生的實際,創(chuàng)設了“動手擺一擺”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體驗新知。因為每個小組的同學用的小棒的根數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擺出的結果,列出的算式也是不一樣的,這樣的設計是為了更好的發(fā)揮接下去的組研和升研。當自學結束后,就是我對教材深挖重組。我認為“有余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的教學包括兩個層面的教學。第一層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讓學生在分實物的過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數的除法,并根據這一過程整理表格,發(fā)現(xiàn)算式的共同點。這里的商和余數都是通過分得到的,而不是計算出來的,第二層次,與第一層次不同,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在通過論證得出余數小于除數的概念。所以我讓同學們以小組單位進行整理,小組長將結果統(tǒng)計在指定的表格中,然后通過整理的過程,發(fā)現(xiàn)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后提出疑問。進而順利進入下一個學習流程,深入探究有余數的除法。
我將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篩選,然后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兩個問題。并充分發(fā)揮同學們的自主能力,我讓同學們自由選擇一個問題進行探究。經過學生的討論、舉例、論證,老師的巡視、點拔。學生共同得出一個結論余數比除數小。讓學生明白是因為不夠分,所以這些小棒不能正好分完,這個剩下的“1”就叫余數。如此建立余數概念,不僅準確,而且學生印象深刻。使學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時所剩下的那個數,才是余數。
學習到尾聲的時候,隨著學習目標的完成,學生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因為整節(jié)課從導入到例題的整理,發(fā)現(xiàn)新知余數比除數小。都是在同學們實踐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論證得出的,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完成了對學習方法的引導。并設計了一些課堂檢測。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情況。
整體學習過程比較順暢。是按我課前預設而來。亮點也很多,但仍然存在不足。
一:教師教學機智不夠,在導入時,我讓學生分將七根棒棒糖,每三個分給一同學,看看能分幾人,學生列的算式是7÷3=2﹍﹍1,而我做在課件的算式卻是7÷2=3﹍﹍1,當時我說了一句老師打錯了。過后,我進行了反思,如果此時我能讓學生根據這個算式。在來動手分一分,不更能體現(xiàn)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嗎?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對于學生何其重要,它不僅能機智靈活地處理各種偶發(fā)事件,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
二:留給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太過倉促。初入探究和深入探究這兩個學習環(huán)節(jié)的小組自主交流中,思維敏捷,表里能力好的優(yōu)生能充分的進行交流,但那些學困生就沒有更好的發(fā)揮出來。如果這塊的時間在稍微長一點,學困生就能在小組長的幫助下。老師的引導下闡述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的發(fā)揮“四研”互助式教學的作用了。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5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例3,即除法的豎式計算,通過第一節(jié)課的學習,知道除法有兩種:
1、沒有余數的除法;
2、有余數的除法。
例3的第(1)題講的是沒有余數的除法,在學生讀題后首先判斷這題是不是解決平均分的問題,如果是,又是什么樣的平均分,由題目的第2條信息"每4個放一盤",明確這一題的'確是解決平均分,說詳細點就是知道總數和每份數,要求份數,應該用除法解決。確定了方法,學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學生列出的橫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豎式計算,介紹豎式的知識,首先,豎式的運算步驟,第二,確認被除數、除數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豎式中第2個12是怎么來的,具體表示的是怎樣的數量。第四,0是怎樣得來的?它有表示什么?結合題意,豎式中第2個12不是總數,而是在每盤放4個蘋果的情況下得出3(商)盤可以放12個。0則是總共的12個蘋果與分掉的12個蘋果的差,表示12個蘋果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有了第(1)題做鋪墊,我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第(2)題,讓學生自己探求的豎式,再想一想豎式中每個數的意思。學生匯報后,比較(1)(2)兩題的豎式,看看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題小蘿卜的話給出了一種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個5,所以商2。這題還要注意的一點是算式中商和余數的單位不一樣,具體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做練習時,學生剛學習除法的豎式,還不太熟練,尤其在做完第1題,緊接著做第2題時,有很多同學不知道4÷2的豎式怎么算,是因為過于死板的記憶知識,將沒有余數的豎式當做有余數的豎式計算。通過第2題可以知道在有余數的除法豎式中求商的第二個方法——看除數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數最接近的積,再和總數相減求余數。第4、5兩題先明確題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問題,能列出算式和豎式,知道豎式中每一個數的是怎么得來的,根據情境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這堂課豎式對于學生比較復雜,一堂課過后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仍不能明確豎式的寫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和理解。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6
《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是二下的內容,在這之前,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會用小棒擺一擺得出結果,而這節(jié)課主要是關于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掌握試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數比除數小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此,在師傅和邢老師的指導下,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1、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
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會表內除法以及會用豎式計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所以,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我安排了一道6÷3的計算題和4題括號里最大能填幾的題目,讓學生通過“算一算” 并多數學生根據示例:幾乘幾最接近幾又小于幾來“說一說”,既鞏固舊知,又為后面的學習做充分的`鋪墊。在學習7÷3之后,又及時利用課件將其與6÷3進行比較,讓學生自主溝通有余數的除法豎式和表內除法豎式在書寫格式和計算方法上的異同,明確各注意點,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
以往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計算技能的訓練,強調速度,使計算教學變得枯燥無味,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計算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從二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為小猴開慶祝會遇到難題”和“給小猴布置場景”等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數的意義,理解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并聯(lián)系平均分東西時最后剩下的“不夠再分”的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規(guī)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3、在教學中要合理預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把握生成資源。
計算教學中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教學中我敢于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如在寫豎式時學生可能會看到被除數是幾,下面就寫幾;可能會把余數直接寫成0,也可能會由于商試小了導致余數比除數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中生成的這些資源,并安排了“小小醫(yī)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展示各種錯誤現(xiàn)象,讓學生在不同意見的交流、辯論和分析中認識到錯誤,在互相幫助中,糾正錯誤,鞏固新知。
本節(jié)課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
1、在探索“余數比除數小”的規(guī)律后,可以讓學生繼續(xù)深入練習鞏固,讓他們去發(fā)現(xiàn)正確的計算中,每道題余數都是比除數小的,并在以后的學習中,及時用這一規(guī)律來檢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在完成“試一試”的題目時,應該用17÷5來列式,有的學生列式為15÷3,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3、在教學中,我還要注意運用好教學評價這一手段,而且評價的方式也要多樣化,讓學生在互動中進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優(yōu)化算法、把握實質,進一步鞏固和掌握好所學知識。
以上就是我的教學反思,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7
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例3,即除法的豎式計算,通過第一節(jié)課的學習,知道除法有兩種:
1、沒有余數的除法,
2、有余數的除法。
例3的第(1)題講的是沒有余數的除法,在學生讀題后首先判斷這題是不是解決平均分的問題,如果是,又是什么樣的平均分,由題目的第2條信息"每4個放一盤",明確這一題的.確是解決平均分,說詳細點就是知道總數和每份數,要求份數,應該用除法解決。確定了方法,學生就可以列式了,然后借由學生列出的橫式引出:除法也可以用豎式計算,介紹豎式的知識,首先,豎式的運算步驟,第二,確認被除數、除數和商的位置。第三,知道豎式中第2個12是怎么來的,具體表示的是怎樣的數量。第四,0是怎樣得來的?它有表示什么?結合題意,豎式中第2個12不是總數,而是在每盤放4個蘋果的情況下得出3(商)盤可以放12個。0則是總共的12個蘋果與分掉的12個蘋果的差,表示12個蘋果正好分完,沒有剩余
有了第(1)題做鋪墊,我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第(2)題,讓學生自己探求的豎式,再想一想豎式中每個數的意思。學生匯報后,比較(1)(2)兩題的豎式,看看沒有余數的除法算式和有余數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其中第(2)題小蘿卜的話給出了一種求商的方法,思考12里最多有2個5,所以商2。這題還要注意的一點是算式中商和余數的單位不一樣,具體說說為什么不一樣。
做練習時,學生剛學習除法的豎式,還不太熟練,尤其在做完第1題,緊接著做第2題時,有很多同學不知道4÷2的豎式怎么算,是因為過于死板的記憶知識,將沒有余數的豎式當做有余數的豎式計算。通過第2題可以知道在有余數的除法豎式中求商的第二個方法——看除數想乘法算式,找和被除數最接近的積,再和總數相減求余數。第4、5兩題先明確題目的已知信息和所求的問題,能列出算式和豎式,知道豎式中每一個數的是怎么得來的,根據情境說一說數量關系式。
這堂課豎式對于學生比較復雜,一堂課過后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仍不能明確豎式的寫法和格式,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和理解。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8
?有余數的除法》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從表內除法向表外除法過渡的橋梁,是學習多位數除法的基礎。從教材上看,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結合具體的情境,加強有余數的除法意義的認識;另一方面重視聯(lián)系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是本冊教材的一個難點內容,尤其是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這部分內容還是今后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除法的重要基礎,這部分的知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我們教研組把這部分內容作為本次集體備課的內容,開展了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再二次上課等一系列活動。這次活動使我收獲不小。
一、要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數學
現(xiàn)實生活是學習數學的歸宿,《數學課程標準》在實施建議中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以體會數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因此,在設計教案之前,我認為如何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情景來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為此,我以獎勵小花引入教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要讓學生學會實踐操作,體驗知識的生產過程
科學家的認識過程是一種生產新知識的過程,而小學生的認識過程則是一種再生產知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踐操作是學習知識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只有給學生自由探究的空間,自由摸索的時間,自由發(fā)揮的舞臺,自由展示的.天地,他們的潛能才能最大地得到開發(fā)。我在這一堂課中有意識地采用操作實踐等活動方式,讓學生學好新知。例如:在引出余數概念時,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活動來實現(xiàn)的。教學片段如下:
同學們將校園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教室,還是每5盆擺一組,最多可以擺成幾組?
動手操作:你們是不是也能用學具代替23盆花來擺一擺?纯疵5盆擺一組,能不能全部分完?還剩幾盆?剩下的夠不夠再分一組?
學生通過擺發(fā)現(xiàn)不能正好分完,還有剩余,親身經歷分學具的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矛盾,當剩下的學具不夠分時就產生了“余數”,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再通過與例1的除法算式的比較,將整除和有余數的除法相結合,抓住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來組織教學,也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初步感知余數的概念。
但是這節(jié)課在實際教學的過程時,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在第一次授課時,由于在例1教學中用的時間過多,致使一些應該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沒有進行,比如有余數的除法教學后的鞏固練習沒有完成。在第二次授課時又急著趕時間,導致例1中除法豎式的教學不夠扎實,有些同學沒有掌握。另外,在兩次教學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自學還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次教學中學生自學后再學習除法豎式的寫法,學生掌握較好,而在第二次教學中把這環(huán)節(jié)省去了,由教師直接講授,有學生掌握的就不是很好。
當然,通過本次教學,我發(fā)現(xiàn)要上好一堂課,很不容易,比如學生學習新知的環(huán)節(jié)如何設計更加完美等,都有待于進一步改進。當我上完一節(jié)課,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把它們都一一記錄下來,成功的以及失敗的,那都將是自己積累的一筆巨大地財富。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9
《有余數的除法豎式計算》是蘇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2課時內容。在學習本課時孩子們已經對有余數除法的有了的初步認識。本節(jié)課重難點引導生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懂得除數要比余數小的道理。
本學期在第一單元第一課時學生初步認識了有余數的除法。但是如何用豎式計算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主要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擺一擺、獨立嘗試列豎式計算、說一說除法豎式各部分表示的含義等活動完成的、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后,還增加了必要的習題。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的掌握并運用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通過第本次磨課,我們二年級數學老師給我提供了寶貴的意見。課下我不斷反思教學,我發(fā)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引新。出示試題檢測一下生知識掌握情況會更有效。
2、新授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看圖時,例題一教師可以引導生先說一說圖中的信息,再列出除法算式。最后教師師范除法豎式的計算步驟。例題2可以讓孩子自己說,通過觀看圖片理解圖意后,引導學生大膽去表達,然后列出算式,鼓勵生再說出計算方法并上臺演板。最后通過對比觀察兩個式子的不同,引導生自己說出不同。在教學中,要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去觀察思考。
3、鞏固練習環(huán)節(jié)。掌握表內除法的豎式寫法和有余數護法的豎式寫法后及時進行鞏固練習。設計的練習題的要有層次。第一小題,鼓勵生上臺擺一擺,再進行計算。第二小題豎式計算,應該找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加強語言表達能力和敘述能力。第三小題,解決實際問題要讓生自己先說出題意,再列式子,要培養(yǎng)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4、最后小結環(huán)節(jié),找學生說一說本節(jié)課都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對有余數除法豎式計算的各部分名稱掌握的還不熟練,在教學過程中缺少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和比較除法除法豎式的過程。
5、板書設計上。注意書寫規(guī)范,字體大小間隔距離適中,必要時用帶顏色的粉筆加以突出。在本節(jié)課上對學生的評價還不夠,今后的教學中應該運用好評價這一手段,對學生進行全方面、多樣化的評價。
通過本次磨課,我會不斷反思我教學中存在問題,努力在今后的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精彩、更有效。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在分東西的活動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余數、有余數除法的概念。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以下方面:
一、注重學生的合作與動手操作
小學生學習新概念,一般從感知具體事物,獲得感性認識開始的,所以在教學中我聯(lián)系生活實際首先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分10枝鉛筆的操作,一方面加強學生的感知,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然后再把分的結果填在表格中,并讓學生根據平均分的結果分成兩類:即分完后沒有剩余和分完后還有剩余。
二、聯(lián)系操作的'結果列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沒有剩余的情況學生之前已經學過,通過列除法算式幫助學生回憶算式各部分名稱以及算式的含義,再根據“10枝鉛筆,每人分得3枝,還剩1枝”這種情況為例,講述怎樣寫成除法算式,使學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數,這樣的除法是有余數的除法,并且注重讓學生說說算式的含義。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緊湊有序,學生對余數的理解也特別深。接著讓學生完成試一試,獨立寫出另外兩種有剩余情況的算式,再通過交流進一步體會有余數除法中商和余數的含義。然后觀察他們所列的算式,通過比較,進一步明確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在“想想做做”中,讓學生繼續(xù)進行分圓片、分三角形紙片等活動,觀察把花插入花瓶的現(xiàn)象,比較概括地認識平均分東西的時候,如果沒有正好全部分完,都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計算。最后一個游戲設計,學生興趣也比較濃厚。
總之,本節(jié)課使學生通過動手分鉛筆,經歷了知識形成的過程,給學生充分展示的機會,在展示與匯報中使學生正確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和算式寫法,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fā)展。同時,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課堂表現(xiàn)也還不錯。但是,本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對分是“平均分”的強調還不夠,后面的練習由于時間關系處理得有些倉促,還應多讓學生說一說,加深對有余數除法的認識,游戲環(huán)節(jié)要加一個根據抱團的情況說除法算式可能會更好。另外,語言還應更加規(guī)范簡潔,問題指向還要更明確,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應適時地歸納總結,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語言和數學思維。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1
今天這節(jié)數學課主要是讓學生掌握用豎式來計算除法。由于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豎式的除號,所以我在上課的時候沒有急于完成本節(jié)課的任務,而是一步一步慢慢講,在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一是商的位置不對,我們現(xiàn)在學的除法商都是一位數,有孩子把商寫到了十位上,有孩子把商寫到了十位和個位之間。二、上商時不夠熟練,對于沒有余數的`除法,直接依據乘法口訣,而對于有余數的除法,就有點困難了,我重點要求孩子是看被除數里面最多有幾個除數,由于有的孩子口訣有遺忘,上商有困難。三、部分孩子豎式可以寫出來,橫式上不會寫有余數的情況,可能是我上課強調不夠。針對以上問題,在明天的學習中,我將增加一些如“21里面最多有()個5”這樣的練習,還要強調橫式的書寫格式,從現(xiàn)在開始,解決問題要寫答句了?梢韵茸寣W生和我模仿寫。另外,關于除法的豎式的書寫順序,雖然有多種寫法,我還是比較贊同先寫被除數,再寫除號,最后寫除數的這樣的順序,這樣低年級也許問題不大,但高年級后有的孩子就不容易錯了。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2
如何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是學生剛剛接觸的新知識,所以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感興趣,主要是通過讓學生操作,觀察,思考這一系列活動完成的,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比較深刻地領會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充分地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余數要比除數小”是計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則,教學中我并沒有硬性地將這個法則講給學生聽,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比較去發(fā)現(xiàn)它,并從正反兩方面去探討如此規(guī)定的理由。最后,我還組織了及時的,必要的練習,使學生透徹地理解并掌握這種計算方法。
我先出示了例題,并讓學生擺一擺并列出算式,在擺的過程中我通過問答的形式將13、4、12、3、1各表示什么使學生清楚的理解,并讓學生自己試一試列豎式計算這個除法算式。
在列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將豎式列成了加法的`形式,有的學生列的很準確,讓他們將式子呈現(xiàn)在黑板上,通過對比的形式比較出優(yōu)缺點,知道豎式要清楚地表示出每一步,不這么表示缺步驟。并將每個數表示什么弄清楚。
學生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一般會采用兩種不同層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觀圖或動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數;二是利用乘法口訣進行試商。試商的本質是依據除法運算的意義,著眼乘、除法的關系進行的一種較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試商方法,不僅是為了達成本節(jié)課的基本教學目標,也是為今后繼續(xù)學習除法計算奠定基礎。此段教學過程,聯(lián)系具體的問題情境,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除法的經驗,引導學生逐步掌握試商的思考方法,體現(xiàn)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數學化過程,有利于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升數學思考水平。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3
這是這個學期開學后的第一課,又有一定的難度。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有兩個:一是通過擺小棒的活動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二是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在平均分物體時有時會有余數,并理解余數的含義,滲透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根據兩個班級的學習情況,本部分知識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理解除法豎式中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是比較困難的。原因在于學生不明白“被除數”和“商與除數的乘積”有什么區(qū)別。為了讓學生更加清楚,本次教學我采取了以下設計:
一、分一分。
學生每人有10根小棒,每3根分一組,可以分成幾組?(學生很快分完)借助“分小棒”的活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比較容易地理解了“余數”的'意義。學生經過動手和動口已經對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有了一定的認識,對除法豎式的寫法也已接觸,只是不熟練。讓學生擺小棒,為下面除法的豎式的寫法與理解作好好的鋪墊,同時對于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有好處。
二、寫一寫。
除法還可以用豎式表示,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怎么表示。我采用的是示范講解的方法進行教學的。因為教學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需要,不一定每節(jié)課都由學生自主探究。尤其是數學,有些知識是規(guī)定性的,不適合學生探究。有余數除法算式的寫法是已經規(guī)定的、現(xiàn)成的知識,所以對于除法豎式的寫法我沒有讓學生探究,而是直接告訴學生應怎樣寫。但是這也并非是死記硬背式的機械學習。學生通過擺一擺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教師的直接講授過程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的基礎上的。然后又讓學生進行了回顧與提煉,加深了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同時通過學生對10根小棒能分幾組的討論,也滲透了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觀念,為下節(jié)課探討余數與除數的關系作了鋪墊。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4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對具體物體的平均分,理解什么叫有余數的除法,再體會什么情況可以用有余數的除法來表示,了解余數的含義,知道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通過實際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數的除法,通過合作交流探究除數和余數的大小關系,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下面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作如下反思:
一、在問題情境中理解意義本課的設計
我充分利用問題情境讓學生用數學眼光去發(fā)現(xiàn)生活里的“有余”現(xiàn)象。例如本節(jié)課讓學生通過“擺草莓”的生活情景,充分了解到平均分有兩個結果:一是剛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許不能再平均分,并通過小組和全班同學的討論、辨析,大家都參與了有余數除法、余數等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在情景體驗中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充分體驗生活中的數學氣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數問題需要用數學方法來解決。讓學生們獲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在心理上驅動著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在動手操作中提升學生能力本課的通過教學“擺草莓”、“擺小棒”的操作活動
教師留足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幾次自主操作,在操作比較中探索有余數除法。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通過“擺一擺”、“猜一猜”等活動獨立地完成從表內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學習,自己發(fā)現(xiàn)余數比除數小的規(guī)律。在活動中,學生還注意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探究、歸納,既提升了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在有趣游戲中拓展學生思維課的開始
在“猜一猜”的游戲中導入新課,既激起了同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巧妙地照應了本課的教學內容,輕松自然,直奔主題。最后,依然用“猜一猜”的游戲結課,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答老師課前游戲猜得準的奧秘,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即做到了首尾呼應,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5
《用豎式計算有余數除法》》是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會用小棒擺一擺得出結果,而這節(jié)課主要是關于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掌握試商的方法和懂得余數比除數小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因此,本節(jié)課我注重了以下幾點:
一、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
在學習本節(jié)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會表內除法以及會用豎式計算沒有余數的除法,所以,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我安排了2道除法計算題和4題括號里最大能填幾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列豎式計算,和說一說幾乘幾最接近幾又小于幾來,這樣既鞏固舊知,又為后面的學習做充分的鋪墊。
在學習11÷3之后,又及時利用課件將其與12÷3進行比較,讓學生自主溝通有余數的除法豎式和表內除法豎式在書寫格式和計算方法上的異同,明確各注意點,學會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二、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
以往計算教學往往只重視計算技能的訓練,強調速度,使計算教學變得枯燥無味,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我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重視計算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從二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了“分鉛筆”和“做游戲”的有趣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數的意義,理解余數和除數的關系,并聯(lián)系平均分東西時最后剩下的“不夠再分”的經驗,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規(guī)律是合理的、必然的。
三、在教學中要合理預設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把握生成資源。
計算教學中的練習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教學中我敢于面對學生學習中出現(xiàn)的各種錯誤,如在寫豎式時學生可能會看到被除數是幾,下面就寫幾;可能會把余數直接寫成0,也可能會由于商試小了導致余數比除數大,因此,我充分利用教學中生成的這些資源,并安排了“小小醫(yī)生“這一環(huán)節(jié),展示各種錯誤現(xiàn)象,讓學生在不同意見的交流、辯論和分析中認識到錯誤,在互相幫助中,糾正錯誤,鞏固新知。
總之,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達成,教學效果良好。但是僅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就能保證每個孩子做到完美是不可能的,接下來的練習就是逐步修整的過程,針對個別孩子要做單獨輔導。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01-01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5篇01-01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12篇01-17
除法的豎式教學反思03-26
除法豎式計算教學反思通用15篇01-17
數學除法的豎式教學反思03-02
除法的豎式教學反思15篇04-02
《除法計算》的教學反思09-22
除法計算教學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