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為學》有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體會,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為學》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為學》有感1
“為人不易,為學實難”。
不久前,我讀了一篇名為《為學與為人》的課文。對于這篇課文,我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而且,在看的過程中,我一邊看一邊思考著人生的感悟,從而聯(lián)想到了生活還有學習的方方面面。對于我來說,讀《為學與為人》有感
這篇課文給了我很多的思考與啟發(fā)。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學會做人,學會學習。特別是在這個21世紀的今天,學習變得很重要。我們要生存就必須學習。學習與做人都很重要,我們每一個人都不能夠失去兩者中的任何一方面。但是,我們要學習首先就必須先學會做人,做人是關健,更是前提條件。
然而,“為人不易”。特別是對我們這幫年輕人來說,為人更加不易。現(xiàn)在的我們正處在血氣方剛、生命健旺的青壯年時期,對于人生的閱歷尚淺。所以,當一個人發(fā)揮其英雄氣得時候,覺得天下的事情沒有什么困難,做人更是沒有什么困難,認為我可以隨意揮灑,到處都會迎刃而解。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要先學會做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前提條件。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生活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生活是最現(xiàn)實的。所以,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應該要腳踏實地、老老實實的去做人。做人,我們首先要心懷感恩,勇敢面對內(nèi)心的'責任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的存在,真實地去生活,承擔一切,做一個真正的、真實的自己。
正如課文提到的孔夫子,他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充分地去感受生活的存在,真實的地去生活,去做一個現(xiàn)實的人,去面對內(nèi)心真實的責任感。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實。所以,他不斷地去學習,去承擔教書育人的責任,去不會感到厭倦。
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更應該學會做一個像孔夫子一樣的人,面對內(nèi)心的責任感,真實地去生活,腳踏實地,做一個真實的人。
同時,我們學會了做人還要學會學習。但是,“為學實難”,我們學習不要光會去學而不會去思考,想學什么就學什么,什么都學一點。學識廣泛固然重要,但是,我們學習要學會充分地認識自己,了解自身的優(yōu)點與缺點,了解自己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全面綜合分析自身的特點,然后再給自己選擇合適的方法,重點學習適合自己的東西。這樣,我們就會學有所成,真正的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來。
正如文中提到的,魯迅當年是一個學醫(yī)的,后來他醒悟到,學醫(yī)不是自己生命的核心。所以,他便走上了棄醫(yī)從文這么一條人生之路。后來的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他通過不斷地努力,用手中不起眼的筆喚醒了麻木的國人,挽救國人于水深火熱之中。最終,他成為了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
總之,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腳踏實地,結合自身實際,努力拼搏,力爭在為人上做一個真人,在為學上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來。
讀《為學》有感2
"學生在哪里?學生去哪里?學生怎么去?……"這一連串的問題深深得吸引我,寒假里踹著工作室"每月發(fā)文"的任務,說實話有壓力才有閱讀的動力,斷斷續(xù)續(xù)的品讀完了《為學而教:沈百軍教數(shù)學》一書,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于他對數(shù)學教育的執(zhí)著,敬佩于他對數(shù)學課堂的踐行,更敬佩于他對自我的超越……
一、內(nèi)容簡介
(一)作者介紹
沈百軍,1969年出生,浙江余姚人,研究生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浙江省著名特級教師,寧波市鄞州區(qū)東裕小學校長,寧波大學兼職教授。十余年堅持在一線上課和教學研究,積極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努力探索開放式、活動化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形成了"開放、靈動、大氣、厚重"的教學風格,深受學生的喜歡。曾應邀到北京、四川、江蘇等地上示范課和講座,先后執(zhí)教公開觀摩課60多節(jié),作學術專題報告百余場,發(fā)表文章40余篇,出版專著1部,主編、參編了多部教學設計和教學輔導用書。
(二)內(nèi)容介紹
本書記錄了作者十多年小學數(shù)學教學實踐與思考:第一部分是個人的成長經(jīng)歷,介紹了自己從一個不稱職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到特級教師的不一般的人生歷程;第二部分是對課堂教學的思考,通過大量的課堂案例表達了我對學生、教材和小學數(shù)學課堂的所思所想,提出了如何上好小學數(shù)學課的個人見解;第三部分是十二個能代表我教學風格的實踐課例并邀請了十二位名特優(yōu)教師作點評。全書以全新的教學角度,詮釋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全新模式,并展示了獨特的教學結構與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方式。本書文風清新,內(nèi)容豐富,很有借鑒價值。
二、精彩分享
第一章節(jié):成長歷程
片段一:接任"差班"故事
書中說到,從教師到圖書管理員,再從圖書管理員到教師,任教21個數(shù)學成績比較差的學生組成"臨時班級".人生如同牌局。順境不驕,逆境不餒,坦然面對,從容處置,方能跨越生活的坎坷,獲得心靈的慰藉,享受生命的高貴。很多教師因為帶好班而成名,他卻因為帶一個最薄弱的班級而使自己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站穩(wěn)了腳跟?偨Y為:一是他說更加了解小學生尤其是基礎薄弱、智力一般的孩子是如何學習數(shù)學的,能從學生學的需要出發(fā)來思考教學;二是他說在嘗試中積累了很多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方法,也錘煉自己克服急躁情緒、善待學生的品性。
片段二:評上"特級"之后
書中說到,20xx年評上特級到20xx年,他依然堅持在一線上課,和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師們組成一個以萬里小學數(shù)學骨干教師為主體的團隊,共同實踐研究,共同發(fā)展成長。主要收獲了:一是把一個班級從一年級一直帶到六年級畢業(yè)。堅守一個信念——把數(shù)學課變得簡單好玩,讓學生感興趣、能學會……;二是開展了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開發(fā)和使用的行動研究。堅定一個目的——探索有利于教師教、學生學的教材使用方法,并最終促進學生和教師雙主體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三是指導和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堅持一個心態(tài)——心境善,事事皆善, 心境美,事事皆美……
第二章節(jié):教學思考
片段一:走進學生
書中提到,如何走進學生?大致分為三個維度:一是課前了解,正確把握教學起點;課中了解,及時調(diào)整方案(介紹了課中了解學生起點的兩種基本方法:問題交流和嘗試解決新問題);課后反思,不斷積累教學經(jīng)驗。多數(shù)課堂三個環(huán)節(jié)足矣,分別是導入、探究、練習——導入"簡約"而"有趣",探究"緩慢"而"透徹",練習"精煉"而"靈活"
片段二:跳出教材
書中提到,教材不是揭示知識、告訴結果,更是賦予方法、體驗過程、啟迪思維。第一維度闡述:教材不只是一個例子(教材四大功能:教材是最基礎的課程資源、教材是教學活動設計的指南、教材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范本、教材還是數(shù)學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第二維度闡述:教材不可不尊重(如何研讀教材?一是以系統(tǒng)聯(lián)系的視角,研讀整套數(shù)學教材、二是以目標定位為導向,研讀整冊教材、三是以目標量化為手段,讀出單元教材的整體目標與內(nèi)涵、四是以學生學習需要目標,研讀課時教材)
三、讀后反思
1.閱讀是成長之"道"
教師通常是從模仿上課開始走上教學之路,慢慢地從教學走上研究之道,名師成長之道亦是如此。首先,書中介紹了他的.成長三部曲:入職學習期——堅持才能穿越;高速發(fā)展期——學習改變?nèi)松;平穩(wěn)前行期——心態(tài)決定命運。
我們要剖析自己專業(yè)所處的階段,即:新手、高級新手、勝手、熟練、專家。我也試圖問自己如今處于哪個階段?就具體教師個人而言,也許能夠經(jīng)歷五個階段,成為專家教師;也許只能停留于某一個較初級階段而結束教學生涯。這或許就是我們每位教師要面對的專業(yè)發(fā)展"瓶頸"吧!
其次,成長需要專業(yè)研究離不開閱讀與寫作。他以三次學習從學生走向導師,他以四本書(即參與編寫《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新題在線小學新題》、參與撰寫樣稿《新課標新教案小學數(shù)學》、合編《新課標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文撰寫與舉例》)從理論走向實踐,他從三級跳從普通教師到特級教師;叵胛覀兊膱F隊,每月一次的讀書筆記,參與微信編輯發(fā)文,參與拓展性課題的研究,參與教輔資料的編寫等等,我們的學員在蘭特的指導下,不也是圍繞著這幾件事去努力呀!心里倍感踏實、欣慰!
2.反思是教學之"法"
于漪老師曾說:今天的反思是為了明天的教學。教師應該反思什么?一是我的教學設計為什么與學生的實際不吻合,問題出在哪里?二是為什么我的問題學生很難回答,是問題本身過難,還是問題的表述不適合學生?三是今天學生意外的表現(xiàn)事先為什么沒有想到?今后如何彌補?
3.實踐是課堂之"路"
反復拜讀沈百軍老師的十二節(jié)課例,猶如春風拂面,豁然開朗。每節(jié)課例遵循簡約的風格,他的教學內(nèi)容十分簡約并不簡單,但卻很充實,能抓住本質內(nèi)容,重組教材,同時巧用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一境多回,使學習材料與情境中發(fā)揮出極致的作用。如"握手的學問"、"交換律"、"分數(shù)的意義"、"可能性"等教學案例都充分體現(xiàn)了簡約這一風格。
"道可道,非常道".只有不斷的思考與實踐,將束縛自我發(fā)展的原因去掉,才能破繭而出,走上一條成長之路。
讀《為學》有感3
當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從假教、假學走向真教、真學。讓學習真正發(fā)生。馮衛(wèi)東老師三十余年來沉浸在全國著名教育之鄉(xiāng)——江蘇省南通市的中小學課堂中,積淀了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理性智慧和科研成果。本書是其多年心血結晶,從正反兩方面給出十八條“改課”建議,好用易學,教師可以借此上出好課,實現(xiàn)教學轉向、課程轉型,并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生態(tài)。說假學背離為學而教的爭議,其實是說假教背離了它。學生不會主動假學,它是教師與教學誘導的結果。即便在假教盛行的地方。真學也存在,沒有一個人、一種力量,可以徹底阻止、叫停學生對真學的內(nèi)在渴求。為學而教,說的.是其實是為真學而教,為真學而真教。
然而,許多教師卻為教而教,因教蔽學,甚至以教害學。為教而教,秀一把自己;有時教師站位太前,占位過大,使學生每每被學習。導致因教蔽學。至于以要害學,亦可視為由前兩者導致的結果,還是眾多類似情形的本質所在。由此看來。一方面為學而教是應然的。另一方面也是“難然”的。而倘能做到、做好,靜悄悄的革命便在我們的課堂中、教室里真正和切實的發(fā)生了。
為學有教,為真學而教,為真學而真教。我們一要努力學習做減法,有時候,做減法比做加法還重要。而有時候,做減法,實際上就是在做加法。二要真誠的向學生借一雙慧眼。學生才是教學行為最好尺度,據(jù)此量身定制的課才是合適的。三要心甘情愿把身位往后退一退。高德盛曾經(jīng)說過,真正的母愛是準備隨時撤退的。師愛也是如此。教師適度和適當?shù)暮笸耍瑢W生才能贏得必要和更多的時間空間,進行有深度的學習。有時,為學而教無妨表達為為學而退。四要不惜讓學生出彩。學生好才是真的好。教師應不和學生搶鏡頭。應讓追光燈跟著學生走,因為學習的高峰才是課堂的高峰。
為學而教,這是教學行為的原點,是教學哲學的真義。回到這里,假教就將現(xiàn)形,假學也將匿跡,質樸的教風和學風,就會彌散開了,傳導開去。
讀《為學》有感4
在這個暑假里,我很榮幸讀到清朝文豪彭端淑的作品《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我一看便像磁鐵似的深深地被它所吸引,讀完后,我頗有感悟。誠然,“為學”的確需要“學之”。只不過,“為學”并不是僅僅依靠簡單的“學之”就能成功的,它還需要好些條件。
“為學”是需要“天資”的。人先天的差異總是會有的,雖然大多情況下差異并不是很大,但是世上的確存在著許多天賦異稟的人。所以恰當?shù)乩锰熨Y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什么不適當?shù)亓粢馕覀兊拈L處呢?
“為學”是需要踏實的行動來完成的。雖然人存在先天差異,但是如果脫離了努力的話,再聰明的苗子也不能成為棟梁之材。比如王安石的《傷仲永》就寫了一個因為放棄了后天的努力而使一個天才變成凡人的事例。大家也都知道“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書中說的很對,天下的事有容易和簡單之分嗎?沒有,這正如作者所說:只要去做,難事也會變簡單;而不去做,簡單的也會變難,就如文中的那兩個和尚:富和尚雖有財富,卻沒有志向,而窮和尚雖窮,但有遠志,有信心。最終他憑著一瓶一缽至南海還,以至于最后“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的結果。套用一個成語:對于“為學”,努力就好像是皮,天資就如同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人們常說:“寒門出才子”。由此可見,人生立志,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向窮和尚那樣,有所想必有所做才行。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讀《為學》有感5
昨天我看了清朝作者彭端淑寫的一篇文言文——《為學》。
文言文注解,我明白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作者通過兩個和尚去海南的故事,用簡練的語言為我們闡述了“是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當我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后,我想到了現(xiàn)實社會,我覺得彭端淑的'語言是極賦有哲理性的,并且他所闡述的事理完全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縮影。 正如文中開頭所講:“天下事有難易呼了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呼?學之,則難者亦難矣。不學易者則易難矣!蔽闹姓f的很對,天下的事有容易和簡單之分嗎?沒有,這正如作者所說:只要去做,難事也會變簡單;而不去做,簡單的也會邊難,就如文中的那兩個和尚;富和尚隨有財富,卻沒有志向,而窮和尚隨窮,但有遠志,有信心。就平這兩樣,他達到了他最后的目的,以至于最后“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的結果。
由兩個和尚的故事,我終于明白了有心者事競成的作風。真的,人各立志,每人都能成功嗎?不是由古到今,每一個干部都立志,都宣稱自己要成為為人民服務的好干部,可做到的又有幾個呢?當他們登上官位時,就志呼所以,貪贓枉法,以至于最后使國家受損失,使人民受害,連自己也不能堂堂正正做人,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只是空懷大志,并沒有付諸行為,所以他們根本不可能有什么作為。
比如我身邊有一些同學,他們的父母給他們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條件,而他們呢?卻不知父母的苦心,看到這些好條件,就不在認真學習了,而是一天樂不思蜀的玩著。他們并不是沒有志向,而只是對現(xiàn)實狀況感到滿足,所以就忘記了自己的行動。 人們常說:“寒門出才子”。由此可見,人生立志,要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向窮和尚那樣,有所想必有所做才行。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讀《為學》有感】相關文章: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讀后感10-06
《為學》讀后感08-21
為學讀后感10-17
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讀后感(精選9篇)07-08
《為學》讀后感8篇08-21
《為學》讀后感(8篇)08-21
《為學》讀后感6篇01-17
為學讀后感(7篇)01-09
為學讀后感精選7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