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散步》有感(范例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散步》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散步》有感1
今天晚修的時候看了龍應臺的散步。不得不說,寫的真是好,凡是能夠引發(fā)多方面思考的都是好文章。這篇散步很有趣的地方在于題目是散步,但卻用很少的篇幅描寫了和母親一同散步的'情景,但卻用了散步這個題目。不得不說,是因為她自己本身說過抒情的文章不單單是把感情發(fā)之于外,其深刻性表現在思想和感情上。我認為,這篇散步的命名是因為感情足夠的深。像出題人犯二,說之所以要這樣命名,是為了做鋪墊。受不了這種鑒賞能力比死海還低的水平。
這文章我看完后一直在想,現在普遍的421家庭,未來萬一父母得了病,獨生子女來不及轉換角色,一邊要工作,一邊要照顧老人直到病好。如果時間短還好,時間長就會出問題了。這個問題我愣是想了好久都想不出個計策。呀,實在是棘手啊。
讀《散步》有感2
清晨迷迷糊糊地被爸媽叫起洗漱、吃早餐,急急忙忙的趕去學校開始一天的學習任務,下午回到家寫作業(yè),有時又會因為磨蹭被媽媽不停的嘮叨。吃一頓簡單的晚餐,晚上明明很困卻也要被催著才不情愿地睡下。按照固定的生活模式,一天天過著平凡的日子。
開學那天拿到課本,第一次翻開書,認真地看著《散步》這篇文章。文中只是描寫了散步的片段,卻讓我回想起了生活中的許多點滴。包括爸媽的嘮叨和批評,還有我曾經心里偷偷埋怨過的他們太過嚴厲。我突然覺得這一切也是那么的溫馨美好,好像淡淡的鵝黃色,好溫暖。只是那么平常的生活瑣事,卻讓我回想起了生活中許多隱隱的心酸。包括爸媽頭上慢慢增多的白發(fā),包括爺爺奶奶漸漸彎起的腰。對他們,我有太太多的感謝,和太多太多虧欠的抱歉。面對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漸漸蒼老的臉,還有多久,你們可以陪伴在我身邊。
如水的`歲月中漸漸地我長大了。漸漸地你多了幾分滄桑,我少了幾分稚嫩。漸漸地我才懂得那些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才是最最珍貴的。那些平凡的日子才是我最寶貴的財富。也是這樣,我漸漸懂得,在我慢慢長大的時候,你們卻會慢慢老去,你的手是會慢慢變粗糙的,你的背也不是永遠累不彎的。但是無論再過多少個慢慢,請放心,我會幫你梳頭,幫你系扣子、綁鞋帶,會盡可能的陪在你身邊。就像你當年做的一樣。我會牽著你的手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仔細地走。就像當年你牽著我一樣……
讀《散步》有感3
今天我們學到散步這一課了,老師叫我們先讀課文?赐旰笪疑钍芨袆。本來散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們一家?guī)缀趺刻於忌⒉,但看到這篇文章,我的心酸酸的。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作者、老母親、妻子和兒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過程中,體現了他們一家的其樂融融、互相幫助、互相關懷,更說明了親情無價。
在散步時,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fā)生了分歧,因為作者的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對老人來說是比較方便的。而作者兒子卻要走小路,因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畢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聽他的。作者考慮到母親體弱多病,應當順她的意。所以作者決定委屈兒子,因為作者陪伴他的`時日還長。作者便說:“走大路”。然而,出于對孫兒的愛,就決定走小路了。
從這件開始由意見分歧到因為作者對母親的孝心和母親對孫兒的愛而意見一致的事,充分說明了他們一家人是多么和睦?吹竭@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對母親是多么孝順,而我呢?當母親累了時連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實在是太慚愧了!
通過這篇課文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看到了家庭中不能沒有親情,生活中不能缺少融洽、和諧的氣氛,這樣,當我們在競爭的壓力包圍中回到家里,才能得到真正的釋放和解脫。和諧的家庭是我們最好的避風港!
讀《散步》有感4
新學期開始,又一次賞讀并執(zhí)教莫懷戚老師的千字美文《散步》,感觸頗深,遂作此題。
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初春的田野,乍暖還寒。但因有濃淡的綠意、密的嫩芽、冬水冒起的咕咕的水泡,讓人想起蓬勃的生命,讓人展開豐富的`想象。春天盡管來得太遲、太遲了,但在“我”心里仍值得欣喜:年老身體又不好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兒子又長大了一歲,越來越聰明(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保黄拮淤t惠(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即使后來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一切還是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梢娢,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兒子尊敬母親: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蹦赣H疼愛兒子: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怕走小路要讓兒子背著,勞累兒子。母親又疼愛孫子: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贝宋拇_是一曲尊老愛幼的頌歌。
分歧解決了,我們一家人朝著那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的小路走去。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在一個家庭里,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負擔沉重。但尊老愛幼的光榮的民族傳統(tǒng)讓我們走向陽光地帶。
讀《散步》有感5
經老師介紹,我開始閱讀宗白華老師的《美學散步》。
《美學散步》這本書,是宗白華老師一生中為數不多的著述之一,里面匯集了他一生最精要的美學篇章。據了解,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學著作。作為我國現代美學的先行者和開拓者,宗白華老師用他細膩的筆鋒,聯(lián)系古今中外,娓娓道來,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境界。
這本書通過分析詩與畫的分界,分析中國與希臘藝術中美的體現,在輕松的氛圍中,講述了“美”的含義及體現。這是一本講述美學的專著,在我看來,這也是一本古今中外經典文學的摘錄集,更是一本中外藝術展集,一本哲學專著。記得有一次,我向一位朋友提到《美學散步》,他很快地問:“是不是宗白華的書?我們在上山水美術鑒賞時老師經常講到它!笔堑,在這本書里,宗白華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很多中國的山水名畫,在這些名畫的介紹與講解中,告訴我們美的所在。
讀完整本書,感覺就是在美學與文學中,在中外的藝術中慢慢地散步了一回,品味著散步聲中留下的道道靈光。在書中,宗白華老師說,詩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藝術的美,一是自然的美。他說,文藝站在道德和哲學旁邊能并立而無愧。美,并不等同于我們平時所說的美麗,美,是一種抽象。它需要通過藝術的雕琢來體現,卻又不僅孕育在藝術的雕琢之中,宗白華老師在書中講到:“最高的美,應該是本色的美!彼终f:“一切美的光是來自心靈的源泉,沒有心靈的映射,是無所謂美的!
美,本來就是蘊含在每個人的心靈里,“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這樣的話,從小學的時候就一直在講,可是,當人們的.年齡逐漸增長,在世俗中逐漸被污染,人也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膚淺。很多人,會把他們認為的所謂的“美”外化,他們可以一擲千金,用在美容,用在購買各種化妝品上,卻不愿把手上的錢捐獻給真正需要他們的人們手上,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哀?也有很多人,把“學雷鋒”當成一種作秀,只在領導出現的地方“學雷鋒”,這種為了領導而做好事的行為,又是多么可恥?他們只看到外在的美,卻忽略了真正的美,忽略了心靈的美,忽略了很多更加重要的東西。
本書中講到的美,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式的美,是一種含蓄的美,就像中國的水墨畫,它會把畫的精神,作畫者所要表達的含義蘊含在畫中;又如詩人,他們不會把自己的想法直白的表達在詩句中,而需要人們自己去揣摩,這樣才能使美富含“厚度”,而不會像西方的油畫攝影式的畫風一樣,什么都要追求與實物一模一樣,只能讓人一眼看穿。在當今社會中,很多人都缺乏一種含蓄,過于直白地表達自己,這在做人處事中,只會讓自己的交往處于劣勢,得不到更多的友誼,而且,過于直接的表述,在一定的場合只會讓自己變得膚淺。在這里,我并不是說直率不好,直率的人,是可愛的。但是,在一定的場合,也應學會含蓄,才能體現我們本身具有的素質,才能體現我們的“美”。
在書中,美還體現在一種“空白”的美——留白,就像作畫時,故意留下一部分空白,反而使整幅畫變得清新,韻味更加濃厚一樣;就像一篇優(yōu)秀的新聞稿,首先要可以讓讀者過目,然后才是過心,最后是過腦一樣,美,首先也應該是讓人看著順眼,亦即是應先“過眼”,然后才是過心,最后才是過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正是這樣嗎?在現在日益繁忙與緊張的現代社會中,每個人整天行色匆匆,忙忙碌碌,扎在自己手上的工作中不可自拔,卻忽略了應該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空白,留下一點閑暇,讓自己有時間思考一下自己的現在,自己的未來,讓自己放慢腳步,欣賞一下路途上的風景。結果,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下,只會讓自己越壓越重,而一時看不開走上了自取滅亡的不歸路。像近年來頻繁出現的自殺的大學生,博士生等等。保持住人間的詩意和生命的憧憬,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點空白,讓自己不要喪失對未來的憧憬與對生命的熱愛,這是生活之道,也是讓自己活的更“美”的方法。
《美學散步》,他的美麗與溫柔引發(fā)了我種種的思考,讓我感受到了生命中,生活中,藝術中,美的存在,讓我知道應該如何去尋找美,感受美。書中言:“藝術的境界,既使心靈和宇宙凈化,又使心靈和宇宙深化,使人超脫的胸襟里體味到宇宙的深境。”是的,在這溫暖的漫步中,我感受到了心靈的平靜,感受到了心靈的充實,感受到了在“美”中蘊含著的哲學的洗滌。
讀《散步》有感6
莫懷戚的《散步》一文,敘寫了一家三代人在平凡的現實生活——散步中發(fā)生的一件小事,主旨是贊揚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體現了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美滿和諧的真摯情感。
全文字數不多,共分八個自然段。
首先,文章第一句就交待了散步中的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比缓簏c明了散步的原因,是母親“身體不好”。一個“熬”字,以祖孫三代人閑暇散步為線索,敘寫了散步過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舉止,以自然景色“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泵鑼懥松幌ⅲ啦煌V沟氖篱g萬物,其實這也是作者有意地在喻物明理,“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痹⒁饬恕吧谟谶\動”的人生自然規(guī)律,揭示了“生命”是人生第一要義。
認真地讀了女兒的課文《散步》一文,文章描寫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田野里的一次散步的情景,通過因為走大路還是小路而發(fā)生分歧并得以解決的一件小事情,以樸實真摯的語言寫出了人生之路上的人性之美。
文中南方初春的田野,新綠、嫩芽、咕咕地起著水泡的冬水,到處是欣欣向榮的新生命痕跡,世間萬物正是在如此的新舊更迭中延續(xù)下去,包括人類。我的父母給了我生命,撫養(yǎng)我長大成人,教會我做人的道理;如今,我則養(yǎng)育著我的孩子,哺育她成長,教導她成人。雖然都說學校承擔著孩子教育的舉足輕重的任務,但是作為父親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因我懂得,無論她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優(yōu)秀與否,關于做人,對她影響最大的卻一定是她的父母,我們是孩子的榜樣,我所給予她的.一切必將會在有一天,由她再給予我的孫子,世代相傳。那么,要給予她什么,是我現在常常在思索的。
在文中,面對走大路還是小路的分歧,作者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走大路,讓我體會到了他的孝順;而母親最終依從了孫子走小路,又讓我看到了奶奶的慈愛。這一切,都讓我真切地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記得有次因某事有感而發(fā),我對女兒講過這樣的一番話:“爸爸一開始是抱著你走,再是扶著你走,慢慢地牽著你走,而后是陪著你走。總有一天,爸爸走不動了,就只能站住了看著你走了。”女兒聽得哭了,而我在說話間同時想到的還有我的父母和我的爺爺奶奶。孩提時,我在爺爺奶奶的疼愛中要風得風;長大后,父親給我的言傳身教讓我早早學習了以“孝”為中國人的立身之本。這也是我的父親一直身體力行并教導我將此傳承給我的孩子們的。
在意喻著人生的那條小路上,全家人相伴一起走著……困難的地段,是正值壯年的“我”承載了孝順父母與引導兒女的雙重責任“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拔冶成系耐成系募悠饋,就是整個世界”,是的,親情,就是我的整個世界。感謝生命,讓我擁有我的親人們,是你們讓我的世界如此完整。無論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難,我都感到溫馨,因為這一路上有我的親人!
《詩經》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睂τ谕瑫r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的我來說,我所終此一生都努力學習的是怎樣更好地以愛的方式認真地把生命和親情一代代地延續(xù)、傳承下去。
這是人生最根本的真諦,也正是我所最想要給予孩子們的。
讀《散步》有感7
今天回家,兒子給我讀了一篇短文——《散步》,很受感動,F在的社會環(huán)境到處充滿了現代氣息:手機、平板、電腦……已經很少讀書了,伴隨父母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讓自己倍感慚愧。
《散步》一文主要寫了作業(yè)和母親、妻子、兒子一起其樂融融散步的過程,特別是作者的母親身體不太好,為了讓他的母親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多一些鍛煉,因為“生命在于運動”,全家陪伴,能深深的感受到作者對母親熱愛。
但在散步中,母親和兒子發(fā)生了分歧的'時候,作者深深感到身上的責任,考慮到了母親的身體,決定走大路,而母親更疼愛孫子,選擇走小路,由此可見,這一家是多么和睦。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自己,有時候因為一頓飯,老人喜歡吃清淡的飯菜,兒子喜歡吃肉,常常為這小事而糾結,自己做的實在太欠缺了,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體諒和愛,才是一個家庭的幸福。
通過《散步》深深感受到,陪伴是對父母最好的愛,親情是世間最寶貴的財富,以身作則,對父母多一些關愛,讓自己的家庭生活變得更和諧,更融洽。
讀《散步》有感8
只有面對他的時候,自己才笑不出來!蔼殎睃S金的大斗笠獨往!睏钚⒎恼Z氣依然冰冷,只是眼睛里的.贊賞卻是極其露骨的。好,到此為止不能再說了。就從沙發(fā)上站起來。
親情是世上最珍貴的,寫到這里,我也感到很慚愧,想起了我的老爸、老媽,好久沒回去陪他們散步了,每天忙碌著,為工作,為家庭,為孩子,卻忽略了爸媽。早已習慣了父母為我們付出,可我們對爸媽的回報卻很少,真該回去好好陪伴他們。趁著爸媽身體還不錯,帶著他們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旅行,陪著他們聊著過去的事情,那是多么愜意的畫面……
行,明天就回家陪著老爸、老媽散步去……因為有一天,我們也將變成他們……
讀《散步》有感9
我腦中有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這是我在閱讀了《散步》這篇佳作以后所產生的印象最深的場景。它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里,久久抹之不去,挺美好的。
文章中的主人公在分岔路口意見不一致:母親欲走大路,走大路平順嘛;兒子要走小路,覺得走小路有意思,且父母的陪伴時間長些;父親還是順了母親的意愿,然而,母親摸了摸兒子的頭變了掛,“還是走小路吧,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边@樣,一家人在陽光下,向著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和水波粼粼的魚塘走去。
到了一處,父親蹲下來背起母親,妻子蹲下來背起了兒子,他們慢慢地、穩(wěn)穩(wěn)當當地前行著,特別小心,好像他們加上身上背的就是整個世界。
他們的身影構成了一串和諧的音符、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鑄成了一首動人的詩篇。他們之間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感染著我,教育著我,激勵著我。此時此刻,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愛的.感覺。
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傾注了父母無限的愛,那么,我們應該對父母做些什么呢?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帶著一顆愛心活著,多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
一首《愛的奉獻》唱得好“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是啊,有了愛世界才會和諧。在今天這個新時代,讓我們高高興興地手拉手,共同迎接和諧、燦爛、美好的明天吧!
讀《散步》有感10
樹枝上充滿綠意的嫩芽密了,有的濃,有的淡,小溪里的水也歡快的唱跳著,發(fā)出叮叮咚咚的聲響,今年的春天來的真是晚,但總算見到了這南方初春的田野,生機勃勃的。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以上片段仿寫自莫懷戚的'《散步》,今天剛好學了這篇課文,令我印象深刻極了。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次在田野上散步,作者和他的家人一起。作者的母親和兒子發(fā)生了分歧,一個說要走大路,一個說要走小路,作者決定走大路,因為母親的關系,但母親卻變了主意,愿意陪同孫兒走小路,這是我所沒預料到的,真是一波三折!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就是:“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很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蔽乙槐橛忠槐榈耐ㄗx這個片段。
整個世界?
是啊,那些對于我們來說重要的人,何嘗不是我們的整個世界?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笨吹竭@句話的時候,一家四口的人物形象漸漸在我腦海里勾勒成型,父親有些嚴厲,母親很賢惠,奶奶則十分慈祥,而孩子天真可愛,活潑聰穎:“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里面令我感到新奇的一句話是:“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遍L大后,我的母親也會是如此嗎?聽從我的話,對我這般信服?
“我決定委屈兒子了,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短。我說:‘走大路!悄赣H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順小路望過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边@句話把母親對兒子的疼愛表現了出來,這是我所料到的。
作者語言風格優(yōu)美新穎,等閱讀完全文,我發(fā)現我已深深的喜歡上了這篇很短的文章,也深深喜歡上了這種文學風格,以及這位作者,莫懷戚。
讀《散步》有感11
今天,女兒學校老師安排給我們家長一個家庭作業(yè):寫一篇莫懷戚《散步》的讀后感。我反復地讀著,很感動。那看似平常的一次散步,卻在我的腦海中永遠留存下了一對中年夫婦背著老人和孩子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的感人畫面。
親情無價,愛在傳遞,而濃濃的親情,無時不刻地體現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正如文中寫道:“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我仔細品味著這句意味深長的話語,用心感受著如今我們人到中年的責任和義務。老人和孩子,分別代表著我們的過去和未來,而作為“背著這個世界”的中年人,我們要承擔起孝敬老人和愛護孩子,承上啟下的雙重責任。我們的父母把無私的愛給了我們,我們又要把這愛傳承給下一代。但這愛不是父母單方面付出,更應該是兒女們無言的回報,當我們的父母年老時,我們更要烏鴉反哺。
親情是世上最珍貴的,寫到這里,我也感到很慚愧,想起了我的老爸、老媽,好久沒回去陪他們散步了,每天忙碌著,為工作,為家庭,為孩子,卻忽略了爸媽。早已習慣了父母為我們付出,可我們對爸媽的回報卻很少,真該回去好好陪伴他們。趁著爸媽身體還不錯,帶著他們去他們想去的地方旅行,陪著他們聊著過去的事情,那是多么愜意的畫面……
行,明天就回家陪著老爸、老媽散步去……因為有一天,我們也將變成他們……
讀《散步》有感12
初看題目會想,為什么要將美學和散步聯(lián)系在一起呢?宗先生說,散步是自由自在的,無拘無束的行動。它的弱點在于沒有計劃,沒有系統(tǒng),看重邏輯的人可能會瞧不起,可是我們應該知道,西方建立邏輯學的亞里士多德學派被成為散步學派,可見散步和邏輯并不是水火不容。其實,靈感來自于放空,如果讓自己太過于緊張和壓抑,美好的感覺也難以體會到。
我們究竟該閱讀什么樣的書?暢銷的書也讀過一段時間,讀起來確實很容易,也讓人有成就感,可以獲得閱讀量的榮耀,但是捫心自問,這樣有用嗎?閱讀經典書籍的時候,覺得十分晦澀,一小時可能就閱讀兩三頁,但是可以回味,此時不懂,待以后經歷些許之后,恍然大悟,這樣的感覺不是更加奇妙?閱讀宗先生的美學散步就有這樣的感覺。一頁頁的字,非常的厚重,帶領我們進入美學的世界,感受這個世間的美好。其實美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需要細心觀察,體會,放慢自己的腳步,沒有目的,漫不經心,也許會遇到多重驚喜。
中國美學中重要問題初步探索
初看文章標題十分學術,但是讀起來趣味十足,有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還能學到美學的基礎知識。什么是美,大家都有這樣的認知,卻很難說出所以然。因為美本來就是抽象的,有不同的審美觀,看同樣的.東西會有不同的評價,然而其中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
作者從總體美學特點和學習方法談起,再到先秦工藝美術,古代哲學文學中表現的思想,古代繪畫美學思想,音樂美學思想和園林藝術美學思想。生活處處都有美好的事物。如果可以掌握方法,得到的美好感受會更多,從專業(yè)的角度去體會,也是一種幸福。
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
什么是意境,作者列舉了五種境界。為滿足生理的物質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組合互制的關系而有政治境界;因人群共存互愛而有倫理境界;因窮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學術境界;因欲返本歸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人可以達到很多種的境界,在于內心的想法和涵養(yǎng)。心里想什么,眼中看到的便是什么。如果憂心忡忡,再美好的景色也是灰白兩色,人逢喜事,覺得哪怕一片葉子都非常動人。
本章列舉了這樣一首詩:-楊柳鳴稠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首想見江南。情由景生,景亦可由情移。中國古詩的樂趣與妙處便是如此。所以藝術境界的顯現,絕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以心匠自得為高。如果當年早些參透這點,也許語文的詩詞鑒賞還能多得幾分,哈,看來我進入功利的境界中了。
藝術的概念
藝術是個大概念,將藝術之美具體化,分解為繪畫、舞蹈、音樂、書法、雕塑、園林設計等等,這些藝術形式各有特色。藝術既要極豐富地全面表現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煉地去粗取精,提高,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現生活和自然。
源自網絡
看待藝術,不應該只看藝術,需要將哲學思想和藝術相結合,自然與人文相結合。動靜結合,陰陽明暗高下起伏,正如道家的陰陽調和,或采取中庸之道,通過比例不斷調和,協(xié)調之后達到想要的效果,這便是藝術。如果選擇極端,總有一部分人難以接受,但另一部分人會認為精彩絕倫,也頗具創(chuàng)新性,何樂而不為?
論中西畫法的淵源和基礎
這篇文章的寫作手法采用了比較法,將中方與西方的繪畫歷史和特點進行了比較。中國畫有其抽象意境深遠之美,西洋畫則是具體通透寫實之美,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有比較才能更知道自己偏愛哪種。藝術的呈現也是中西方歷史地理環(huán)境之差異比較,不同的歷史環(huán)境造就了獨特的審美觀,正是因為多元化才讓這個世界更加豐富多彩。
開頭作者就為繪畫正名,他是實踐生活中體味萬物的形象,天極活潑,深入生命節(jié)奏的核心,表達出人生最深的意趣。
中國畫的魅力在于氣韻生動而幽淡的,微妙的,靜寂的,灑落的,沒有彩色的喧嘩炫耀而富于內心的幽深淡遠。西方則體現出和諧、比例、平衡、整齊的形式之美。各有千秋,全憑個人愛好。
略談敦煌藝術的意義與價值
中國藝術有三個方向與境界。第一個是禮教的、倫理的方向。第二是唐宋以來獨愛自然界的山水花鳥,使中國繪畫藝術樹立了它的特色,獲得了世界地位。第三則是從六朝到晚唐宋初的豐富的宗教藝術。宗教藝術屬于精神上的成就,如果沒有虔誠的信徒將其傳承,很難讓后人領會到精髓,但是通過藝術,敦煌的飛天壁畫,將這神圣的信仰和人們的情懷保存下來,供后人學習和體會,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得以升華,痛苦也逐漸減退。這樣的藝術,不僅是美的欣賞,更是心靈的凈化,感謝敦煌藝術。
我有幸在武大的藝術館參觀了敦煌飛天畫展,那是一次心靈的震撼。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那些畫,雖然是還原的畫,但是威力不減。那豐富的色彩,細膩的神情,我欲飛天的自由和張揚,隨著飄帶讓神思進入另一個世界。這一切是出自古人的原始感覺和內心的迸發(fā),渾樸而天真。希望有機會去敦煌看實體壁畫。
論《世說新語》和晉人之美
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濃于熱情的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作者做了如下舉例:王羲之父子的字、顧愷之和陸探微的畫,戴逵的雕塑、嵇康的廣陵散,曹植阮籍陶潛謝靈運鮑照謝朓的詩,酈道元的寫景文,云岡、龍門壯偉的造像,洛陽和南朝宏利的寺院?吹竭@些,你會被中國藝術之豐富多元而驚嘆,當自己的文化都沒有研究透徹,何來的自信和資本去膜拜于外國藝術?當然,也不是不能了解外國藝術,只是不能過于崇拜。
這個時期的文化為何如此燦爛?可以從很多角度分析,也許政治處于亂世階段是最大的因素。亂世中對文化的束縛沒有那么大,正如春期戰(zhàn)國時間文藝的繁榮,此時也是如此。文人可以各抒己見,時事出英雄,如果有好的見解被采納,還能獲得豐功偉績,揚名萬世。文化自身也有影響因素,人們見識到了獨尊儒術的權威和專制,不想再于體制內生存,便走向另一面,道家文化,玄學清談占據上風,而此類文化本身就是主張自由,虛幻,無即是有,任意發(fā)揮,造就了魏晉時期的自由開放之風氣。
說起《世說新語》,記得小時候學過的一篇文章,當一家人在雪天坐在一起討論詩歌時,出題人問白雪紛紛何所似,有人答撒鹽空中差可擬,然一才女脫口而出未若柳絮因風起,這是何等的有才氣啊,而這樣一家人的氛圍也是充滿文學底蘊的。此書還記錄了很多故事,讓人看到這個時代的精華。
生于這個時代,可能會不幸,畢竟亂世不太平,朝不保夕,但是生于這個時代又是幸福的,因為只要你想,個人價值便能放大到最大化,是個人展示自我的舞臺,想當英雄還是狗熊,悉聽尊便。
讀《散步》有感13
散步一文描寫了,一家四口,祖孫三代人的散步情節(jié),并深入細致的描寫了散步當中出現分歧后,作者的心理想法,以及通過母親的動作及語言,表現出母親對子女的疼愛,不想惹兒女們不滿意,通過描寫作者和妻子的行為,深刻詮釋了,家庭的親情及愛的流露。
讀完散步,我深深被作者描寫的家人之間的親情所感動,作者以一家人出去散步開始寫起,當在散布過程中出現分歧的時候,作為兒子的作者,首先想的是母親,想更多的進自己的兒女的.孝道,然母親卻為兒子操心,不愿破壞這種和睦的氣氛,要求兒子走小路。
散布時間很平凡的小事,通過筆者這件小事,我深深的洞悉了,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與美好。文中作者那一小段心理描寫,也表現出作為一茖兒子,對母親的著,對家人的疼愛。通過母親的選擇,表現了目前對兒子的疼愛。
通過這篇散文,我更感受的人間的溫暖親情,對父母對自己的疼愛理解更深,對自己以后的生活侑了一茖小小的指引,我也會像作者一樣,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出親情的偉大。
讀《散步》有感14
作者莫懷戚選取一件平凡的小事,通過一家三代人散步——兒子背母親,母親背兒子等細節(jié),以小見大,不經意間,寫出了一家三代人之間的濃濃親情,道出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美好品德,讓人回味無窮。
課文讓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每個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言行教育引導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師,英國教育家巴特勒認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長期的根深蒂固的,其成人后的種種習性,80%來自父母早期的影響和教育。課文從初春陪母親、攜妻子散步,到決定“走大路”,“背起母親”等,無不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關愛呵護,以及對兒子無言的教育和引導。與時下一些不承擔贍養(yǎng)老人義務的人相對照,其對下一代的影響引導是不言而喻的。
課文還揭示了另一個問題:社會和諧的動因。人是組成家庭、社會及人類世界具體的表現形式,人間的.親情,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完美和諧,都離不開人的責任——對生命,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每個人都是要老的,而老人是需要贍養(yǎng)的,是需要情感與安慰的,但更需要對生命的珍重和人格的尊重。但這一任務需有誰來承擔?他的兒女們。孩子是家庭的成員,是未來和希望,他們需要呵護,需要教育引導和健康成長,而父母就是鏡子,就是導師。因此可以說,尊敬長者,愛護子女,同時有責任心地完成社會所賦予的使命——如果每個家庭都若此,社會就會和諧,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會融洽,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在一切向錢看,為了金錢利益父子成仇,夫妻離異,兄弟反目成仇等等違反親情、人倫、道德的現象司空見慣的情況下,家庭美德,人間親情還有無存在的必要?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文化文明的向心力。中華民族要發(fā)展,要實現偉大的復興,沒有人間親情,缺少家庭和睦以及社會的穩(wěn)定和諧,是萬萬不能的。
因此,每個家庭必須從現在,從自身做起,摒棄功利思想,從尊老愛幼、教育好下一代入手,發(fā)揚傳統(tǒng)美德,以責任心、愛心為建立和睦家庭、和諧社會出一份力。我呼吁每個家庭,到了春天,都和家人一起散散步吧。
讀《散步》有感15
莫懷戚的《散步》一文,敘寫了一家三代人在平凡的現實生活——散步中發(fā)生的一件小事,主旨是贊揚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體現了家庭成員之間互敬互愛、美滿和諧的真摯情感。
全文字數不多,共分八個自然段。
首先,文章第一句就交待了散步中的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然后點明了散步的原因,是母親“身體不好”。一個“熬”字,以祖孫三代人閑暇散步為線索,敘寫了散步過程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舉止,以自然景色“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泵鑼懥松幌,永不停止的世間萬物,其實這也是作者有意地在喻物明理,“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痹⒁饬恕吧谟谶\動”的.人生自然規(guī)律,揭示了“生命”是人生第一要義。
在散步的過程中,兒子樸實的話語“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表現出了一家祖孫三代人閑暇散步時的樂趣,在抉擇到底是“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反映了作者從尊老愛幼的觀點出發(fā),注重現實,“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背起了兒子,”并且“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于是作者產生了想法,直抒胸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斌w現了作者的家庭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
綜觀全文,人到中年,正是上有老人,下有子女,肩負雙重責任,同時又要兼顧事業(yè)與家庭的雙重矛盾。子女尊重老人,也是尊重歷史現實,老人愛護子女,也是愛護未來前途。敬重老人與愛護子女、孝順老人與教育子女,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由此才構成了人類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只有尊重、孝順老人,才能更好的達到教育子女的目的,傳承發(fā)揚尊老愛幼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樣,真正的關心愛護子女,才能使子女從內心深處感恩和敬重老人,彼此相敬如賓,譜寫新時代精神文明的和諧篇章。
【讀《散步》有感】相關文章:
讀《散步》有感04-23
《散步》讀書心得09-03
“牽著蝸牛散步 ”讀后有感10-05
散步讀后感08-14
散步的讀后感01-02
《散步》讀后感06-09
《散步》讀后感06-13
散步的讀后感04-19
美學散步讀書心得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