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后感(共13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如何寫讀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
之前沒有看這本書的時候,從題目初步自我判斷了這一本書,或許是悲劇,更或許是歷史沉積的悲哀,沒有想太多而去接觸這一本書,一切剛開始只是為了了解是否那么悲傷,是否那么哀愁,不知道讀這本書會多坎坷,只是想知道百年孤獨的那一份感受。
可以說,一開始去看這本書,只是因為在高中時期閑時看雜志的那些日子里,我曾經(jīng)從各大媒體普天蓋地的宣傳中了解到有那么一本如果你在人群前說出來你讀過你會顯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由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寫的書。后來,又曾三番五次在報紙上看到有人介紹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才有了我后來去借這本書來讀的出現(xiàn)。
閱讀《百年孤獨》這本書對于我來說無疑是一個艱巨的過程,大量相似而不相同的人名,很多時候都讓我搞不清誰是誰,很多看似科學但又略顯荒誕的事。幾次我想放棄但最終都抱著一種不想半途而廢的心情來繼續(xù)。直到有那么一個早晨,略顯灰沉的天氣彌漫著無邊無際的霧氣,我翻到了最后的一頁。男主他揭開梅爾基亞德斯留下的那本書,發(fā)現(xiàn)他所在那個馬拉貢的歷史正被一陣龍卷風吹走,而過往的那些所有歷史,都將會漸漸消散。我徹底震驚了,心中為作者的巧妙構思而嘆服。文中布恩迪亞家族的所有人雖然生活態(tài)度人生報復有所不同,但有一點無疑是相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太過于獨立,太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而忽視了別人?梢钥吹贸觯@個家族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無論是父妻、父子、母子、還是兄弟,他們之間都缺少了必要的溝通,以致于總有無窮無盡的矛盾;他們太過在乎“自己”的這一個角色,最終導致了是他們悲慘的人生。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一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因精神失常而被綁于樹下,最終死亡。第二代兩個兒子,一個因革命的失敗而終生自閉而死,另一個則是在家被槍殺。
孤獨,正是這部書真正的主題。作者在這里通過運用家族中不同性格人展現(xiàn)出來不同形式的孤獨,通過馬貢多這個由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來創(chuàng)建的小鎮(zhèn)來縮略地展現(xiàn)出來了南美洲的那種孤立于世界,想與外面世界建立聯(lián)系卻又被外面世界殘忍對待的縮影。并且,作者在末尾用一個富具想象力的結尾來去做了一個預言,如果南美洲的人民再不去做出改變,那么,他們的結局就會如文中的馬貢多一樣,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再存有任何的歷史。
悲慘的人生,百年的孤獨,或者,這就是歷史,這就是現(xiàn)實,這就是諷刺,這,就是所謂的悲哀。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2
我常常自矜自己喜歡讀書,愛好書籍,卻又常常在讀書時極為偏好,興起試讀名著,卻又為那其中的晦澀難懂而撤退。事實上,于我而言,《百年孤獨》正是如此。
讀過一遍,心頭復雜感情簡直無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這寫的到底是什么東西?什么奧雷里亞諾,烏爾蘇拉,阿爾卡蒂奧,本就對各種又長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遠之的我,更是讀起來費力的將人物與身份對上。最要命的是,父親跟兒子常常會起同樣的名字,讓我毫無頭緒,一遍讀下來,腦子里好像有漿糊,真是一點感想也沒有了。
它看起來那樣荒誕,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xù)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為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余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后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復的發(fā)生著。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chuàng)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chuàng)了馬貢多的繁榮;羧ぐ⒖ǖ蠆W·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fā)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nèi)栽谶@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币驗轳R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辟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fā)明連接起來?墒牵麉s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他的拉丁語,在家人心中只是瘋言亂語,幾十年后他才在那棵樹上死去。
之后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后、保守直至沒落。就像奧雷里亞諾,不斷的戰(zhàn)爭,他甚至已經(jīng)忘記了當初的目的,而是在殺戮,血腥中度過。他的結局停留在小金魚中。
孤獨是感受,孤獨又無法感受。當奧雷良諾參透了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奧秘,一陣颶風將馬貢多抹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根除,“因為注定經(jīng)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xiàn)!睍腥缡钦f。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3
近日又重溫了馬爾克斯先生的不朽名作《百年孤獨》,孤獨似乎是這部小說的主旋律,布恩迪亞家族的族徽似乎也是孤獨。
孤獨,永恒的孤獨如陰霾一樣籠罩著這個家族。就正如烏爾蘇拉反復嘗試融入生活,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不停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的做壽衣,家族的每一個人都在無休止的孤獨中掙扎,而這種掙扎卻與西西弗斯推石上山驚人相似,我們不得不言在他們的孤獨中有一種高傲,家族的.人隨時可放下掙扎,可他們卻不會戴上面具去融入生活。我們或許總是認為阿瑪蘭妲躲在壽衣下是一種隱藏,但這才是最本真的姿態(tài),布恩迪亞家族似乎每一個人都在體驗著一種超驗意象。
整本書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不僅因為作者對其著墨最多,而是他的孤獨,他的高傲最符合我的心意,當我們設想他留下了一本日記,讓我們進入其內(nèi)心,我想內(nèi)容一定有如下幾行:我越老越懷疑這個世界的一切,文明發(fā)展的意義,人們信奉的教條,馬孔多乃至整個世界的真實性。幾十年過去了,我不過愈發(fā)堅定地相信,我與這個世界,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正如我不相信香蕉工人的慘死。我敬畏所有古老的文明,我敬畏上帝,可我對我們這個新的國家只有憤恨,我想要戰(zhàn)爭繼續(xù),但我的朋友們?nèi)茧x我而去,可這又如何?我還是要莊嚴地宣布:我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即便忍受世人最不解的目光,世上最孤獨的孤獨,我也要孤獨的生存,我可是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我絕不妥協(xié)!假如世界沒有發(fā)現(xiàn)我注定只是他的悲哀,我的名字注定要世人代代相傳。
這是奧雷里亞諾上校的時代,可是我們的時代又如何不是這樣?一部偉大的作品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的語言多么優(yōu)美,也不是他對自己的時代描寫的多么真實多么諷刺,而是它擁抱了所有國家和所有時代。不管你身處哪個時代,都會被他那種宿命感和孤獨感深深束縛,又會被這種感覺深深吸引,忍不住去一口氣讀完。我想那些叫鬧著《百年孤獨》難以讀懂的人,只是不曾去放開心去真實的體驗這種孤獨。
或許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隱藏著一種孤獨,而我們亦可以從家族數(shù)十位成員去發(fā)現(xiàn)自己,這些孤獨,或冷漠,或封閉,或如野獸,或如天使,但無疑全都是高貴的。在我看來孤獨才是一個人活著的形態(tài),可是在以后的歲月里,孤獨的快感卻成了大多時候奢侈的享受。
孤獨是恒久不變的,時代盡管不同,可孤獨卻在每一個人的身上不斷重現(xiàn),所有階層的人,所有時代的人,他們擁有孤獨,他們也渴望孤獨。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4
每樣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一面,同樣也有陰暗脆弱的一面,一個人如果沒有孤獨、寂寞這些東西,那么就相當于植物沒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初次看這本書,立刻就被書里面各種復雜的人物關系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緒混亂,唯一清晰的是整個布恩蒂亞家族的性格,就如這本書的題目一樣,“孤獨”好像成為了整本書與所有人物的一種基調(diào)。整個布恩蒂亞家族,都是不會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與人說話,有的只執(zhí)著于一個目標瘋狂地表達,并不考慮到彼此的感受。他們漸漸地使得整個家族與世隔絕,瘋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螞蟻吃掉。雖然他們孤僻,但他們卻有著堅毅的眼光,不經(jīng)意言敗的態(tài)度,可以用他們獨特的魅力來吸引體態(tài)美麗、性格豐滿的女性。
為了對抗這種孤獨的畫面,家族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作了許多努力,但孩子們卻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獨的深淵,最后她仍無法戰(zhàn)勝這種孤獨,遺憾終死。可以說,這一種孤獨應該是一種共性,可以從表面折射出這個社會的深層次;這一種孤獨深入了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們。
本書可以說是一部拉美歷史的興衰史,拉美土地上發(fā)生的種種事情的變遷:科技的發(fā)展,城市文化的推進,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斗爭以至于最后安于命運的安排,從頭到尾,從每一個細節(jié),既有著孤獨的基調(diào),又不失言語間的寫實性,讓人好像置身于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里面,讀來津津有味。在書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對抗孤獨的方法,或是參加革命,或是遠航,或是暴飲暴食揮霍無度,或是終其一生沉溺于情欲,有些甚至聽起來就很瘋狂。這些看似枯燥的條列式的方法,作者卻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故事里,極端卻真實地表現(xiàn)了人性,表現(xiàn)了整個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許多女性,最后也跟隨著成為了瘋狂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以及最后出現(xiàn)的阿瑪蘭塔烏蘇娜,她們一直保持著樂觀堅強的信念,而不是被卷入混亂的生活中。前前后后出現(xiàn)了不少牽扯到這個家族的女性,她們的改變究其根本還是兩種不斷循環(huán)的男性性格:奧雷連諾和霍阿華蒂奧。他們的循環(huán)推動著整個故事,并且使得整個家族的命運充滿了魔化色彩。從創(chuàng)立小鎮(zhèn),經(jīng)歷許多循環(huán)與波折后,又從同一個地方終結。就像繞了一個圈,最后還是歸到原點。整個家族的這種循環(huán),同樣也是整本書里最吸引人的地方。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5
用了一個月時間,看了《百年孤獨》這本書。現(xiàn)在看完了,回過頭來想了想“百年孤獨”這個名字?梢园选鞍倌旯陋殹边@個名字拆開來品了一下!鞍倌辍笨梢员硎灸甏拈L久,也就是說拉丁美洲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的苦難歲月是漫長的!肮陋殹保斐衫∶乐薰陋毜脑蚴鞘裁茨?
拉丁美洲這片廣袤的土地,蘊含著無窮的神秘,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丁美洲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型與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秘土地經(jīng)歷了百年的風云變幻。在作者進行創(chuàng)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丁美洲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治的統(tǒng)治下。
作者描繪了馬貢多的興盛和衰亡,在這個小小的城鎮(zhèn)里凝聚了哥倫比亞豐富的史實和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哥倫比亞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前,經(jīng)歷著一個原始落后,但沒有動亂騷擾的和平時期。想當初,馬貢多何嘗不是這樣。居民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他們耕種牧畜,樸實勤勞,與世無爭。用書上的句子就是“在許多村莊中,馬貢多是最有秩序,最勤勞的一個。那真是一個幸福的村莊,那里沒有一個超過30歲,也從未死過人!薄啊@塊天地是如此嶄新,許多事物尚未具名,提起來還得用手指指點點!钡牵溆廾谅浜蟮默F(xiàn)象之一就是近親結婚。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五代人和第六代人,都生下了一個長豬尾巴的人。因為愚昧,社會無法進步,落后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所以絕對不能閉關自守,這樣只會讓馬貢多,拉丁美洲永遠的孤獨下去。
在布恩迪亞家族中,夫妻之間,父母之間,父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tǒng)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迪亞家族和馬貢多鎮(zhèn),而且由于滲透了愚昧的思想,成為阻礙國家進步的絆腳石。
加西亞·馬爾克斯說:“命中注定百年孤獨的世界最終會獲得并將永遠享有出現(xiàn)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
后來殖民者雖然給拉丁美洲帶來了西方文明,似乎改變了它與世界隔絕的獨立狀態(tài),但是他也掠走了大量的寶貴財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和痛苦。
如果拉丁美洲能夠在殖民者侵入之前覺悟,拉丁美洲命中需要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拉丁美洲感到孤獨的原因就是一位閉關自守,造成愚昧思想,二“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解決問題的辦法即脫離孤獨的狀態(tài)的途徑也就是孤獨的反面——團結起來。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6
小說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內(nèi)容似真似假,讓人難以琢磨,這種類型作品給你一種忽遠忽近的感覺,但是其主題——“拉丁美洲百年變遷的縮影”貫穿始終,意義深刻。馬孔多這個地區(qū)從興盛到敗落同樣映襯著拉丁美洲的百年變遷。最終布恩迪亞家族走向滅亡,合情合理,正如小說在最后說到——“因為注定經(jīng)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xiàn)。”暗含了馬爾克斯的美好愿景,作者認為馬孔多不會再有,或許也是在宣告拉丁美洲被殖民地日子也不會再出現(xiàn)。
小說整體情節(jié)不算跌宕起伏,它更像一個經(jīng)歷百年孤獨的老人把他的故事對你娓娓道來,你可以在他的故事中體會到一個時代的悲哀。
小說人物各有特色,這個家族的人縱使性格迥異,但感覺都有一種孤獨的特質(zhì)。但他們孤獨的表現(xiàn)形式卻大相徑庭,家族每個人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應對這種特質(zhì),最為典型的便是奧雷里亞諾第二通過大擺宴席來擺脫孤獨的困擾,但隨著馬孔多的動亂,災害的侵蝕,家族的沒落,他的抗爭也宣告了失敗。這部小說中并沒有一個特別吸引我的人物,即使是擁有傳奇一生的奧雷里亞諾上校在這個家族中也顯得那么普通,與其談論說我喜歡哪個人物,倒不如說我更著迷于這個家族。
小說通過對馬孔多百年變遷的描述暗含了拉丁美洲百年人民生活的繁華與苦難。但時間在拉丁美洲卻像是“停滯”的,像是在一個封閉的時間圈里循環(huán)的。作品中相似的活動、相似的命運,都訴說著時間的封閉性和停滯性。這正是拉丁美洲百年孤獨、停滯的社會歷史的藝術反映。同時,孤僻、封閉、好奇、貧窮與抗爭顯然也是小說一直圍繞的點,也是拉丁美洲那個時代人們的特點。一群封閉的土著人被迫打開大門,接受新的事物,原有生活與外來文化形成反差,使得當?shù)厝俗兊妹悦#逃形幕?缺失使得這些人變得不知所措,同時殖民者的掠奪和破壞也強行改變了當?shù)厝说纳罘绞胶蜕鐣匚唬@些使得拉丁美洲民眾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孤獨的境地。
小說的最后一句我覺得是作者的心愿,作者認為馬孔多不會再有,或許也是在宣告拉丁美洲被殖民地日子也不會再出現(xiàn)。
百年孤獨承載的不是一個有著與生俱來孤獨特質(zhì)的家族的興衰,而是這個家族經(jīng)過了各種努力卻依然敗倒的無奈與彷徨帶來的孤獨與無助。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7
在與世隔絕的馬孔多里,濃縮著一個世界,濃縮著世界上的各類人,也濃縮著世上所有的孤獨。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所有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更像是空虛的靈魂。當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從書中的人物身上讀到了我們在一生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是個屢敗屢戰(zhàn)的、不屈不撓的科學家,他有無窮的想象力和毅力。他是所有科學先驅(qū)的反映,狂熱而冷漠,魯莽而冷靜,探索的欲望和放棄的念頭,各種矛盾的性格一個接一個地反映在他身上。
他試著用磁鐵挖金子,他試著用望遠鏡當武器,他試著把水銀熔煉成金子。他的努力沒有得到人們的理解,甚至他每天和他住在一起的妻子烏爾蘇也反對他的努力。
但當他揭露了生活中的所有秘密,他被當作瘋子,綁在一棵栗樹的樹干上,很快就被遺忘了。
昔日的煉金夢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里已成虛無,他只能忍受著生與死之間橫亙的痛苦——無盡的孤獨。馬爾克斯似乎用這句話來表達對所有拓荒者的深切同情。
烏爾蘇是個勤奮的'工人。在這個偶爾混亂的家里,她是家里經(jīng)濟和精神上的支柱。她從來沒有享受過唱歌的樂趣,也沒有享受過玩耍的樂趣,她的勞動把她緊湊而孤獨的生活像拼圖游戲一樣拼在了一起。
她無處不在。她的身影出現(xiàn)在家具迷幻的反光里,出現(xiàn)在樸素的世界里,出現(xiàn)在糖果小作坊的喧鬧聲里。她是空靈的,就像一個亡靈來到地球上,通過勞動來贖罪。最后,隨著她的死亡,她的名字掉進了記憶的深淵。
作者寫出她冗長的一生,同時也是對哥倫比亞所有孤獨的勞動著的贊歌。
至于最孤獨的先驅(qū)者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他一生發(fā)動了大大小小的三十二次起義,結果卻毀了他為恢復往日生活而創(chuàng)造的戰(zhàn)爭果實。
他逃脫了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處決,被任命為革命軍隊的總司令,卻只換來在馬孔多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他的生活像颶風一樣強大,像靜水一樣孤獨。就像那些在哥倫比亞為自由而戰(zhàn)的人一樣,無論他們生前做了多少事,大多數(shù)人死后都會忘記。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8
在忙碌卻又充實的學業(yè)后迎來了大學的第一個假期。在這個可以自主調(diào)節(jié)時間,不必為完成作業(yè)而憂心的假期里,我與《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開始了一場邂逅。十本優(yōu)秀書籍之中,讀后想為它寫點什么的感覺最強烈。
《百年孤獨》和眾多外國名著給我的第一感覺一樣,內(nèi)容復雜,人物眾多且名字十分雷同,寫作順序也多采用倒敘和插敘,初讀甚至一度因為暈頭轉(zhuǎn)向,理不清作者的寫作意圖而放棄深讀。但是第二次將人物對號入座后再讀,便被書中所滲透和傳達的孤獨深深的震撼了!栋倌旯陋殹肥悄Щ矛F(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zhèn)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在這樣的歷史長河中作者賦予了人孤獨,同時又認為人并不是生來孤獨的:“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jīng)干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然而在這本書中反復提及的孤獨也與我們理解的狹義的孤獨不同。帶上時代背景與作者的身世細細品味,孤獨似乎又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另一番模樣。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接受了采訪,對孤獨的解釋似乎很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那一刻,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我腦海中逐漸明晰起來:他渴望拉丁美洲的.民眾團結起來,共同走向文明,開放與繁榮。
此外,《百年孤獨》的魅力也在于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貫穿整部作品,小說中的人物們不時會見到鬼魂。“這些鬼魂象征著是馬孔多揮之不去的過去。事實上,這些重復出現(xiàn)的鬼魂根植在拉丁美洲歷史的特定發(fā)展之中!薄皬哪撤N程度上來說,由于意識形態(tài)上的變化,布恩迪亞和整個馬孔多都是鬼魂。他們被自己的文化所隔離和排斥,社會發(fā)展落后于其他地區(qū),處處依賴他人。更可怕的是他們已經(jīng)完全接受這樣的現(xiàn)狀,不思改變。”書中的宿命論暗喻了古往今來導致了歷史不斷重復的意識形態(tài),也正是這種意識形態(tài)使得拉丁美洲的歷史被解讀成了一個循環(huán),一個不可能出現(xiàn)變革的循環(huán)。書中的旁白也加強了這種宿命論給予讀者的壓迫感。這些光怪陸離,恰恰是作為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代表作所無法隱藏的魅力。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巨著后曾有一個夙愿: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并再也不會出現(xiàn)。但愿,作者的苦心和夙愿能夠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9
孤獨給人的力量——《百年孤獨》讀后感1000字:
五月下旬,恰逢中國圖書網(wǎng)圖書推薦與折扣購買活動,想著許久沒有紙質(zhì)圖書閱讀,便一個人開始選擇書籍購買。而以前友人推薦過的《百年孤獨》印入我的眼簾,“孤獨”二字格外的讓我有閱讀的沖動。于是毫不猶豫的加入購物車,在拿到這本書之后,我便在第一時間好好享受閱讀。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作的長篇小說,是他的代表作品。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xiàn)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在書中,孤獨的宿命圍繞著這樣一個家庭,一代代相同的名字,似乎也預示著他們相同的命運——布恩迪亞家族。他們七代人每個人的精神歷程都是一個圓,從小就孤獨,冷漠。長大后,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于挫敗的沮喪,他們又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正如書中所說:“對他們來說,孤獨仿佛一種神秘的命運難以抗拒。”終點最終回歸起點,讓人感覺到巨大的蒼涼與悲涼。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百年孤獨》的敘述方式極其得吸引我不斷的深入。讓我想起了以前高中語文教材中卡夫卡的《變形記》。同樣是結合魔幻與現(xiàn)實的作品,《百年孤獨》也有著因果不對稱的敘事手法,小說中很多不合常理的,像夢一般的情節(jié),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經(jīng)驗相沖突,展現(xiàn)了一個驚奇的世界。小說中不僅有現(xiàn)實和歷史,馬爾克斯還結合了很多古老神話與民間傳說,作者往往以非常平淡的敘述口吻講出一些光怪陸離的故事。
但即使明知是虛幻的世界,書中的孤獨還是讓我感覺得很真實。孤獨是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如何抵抗,有時總會到來。但是孤獨并不一定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于體驗人生,勇于面對一個人挫敗時的感覺。如果說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更好認清自己,那就是孤獨。讀后感。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己的對話,能夠聽清自己的心聲,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么一刻的清靜。在如今快節(jié)奏以及手機占據(jù)我們碎片時間的時代,必要的孤獨,我覺得能使我們更加完善,更有深度和厚度。
如果在看完這些后,你產(chǎn)生了對本書的興趣,我有一點小小的閱讀建議:第一遍讀《百年孤獨》最好一口氣讀完,時間越短越好,最好濃縮到一天。不要試著記住那些人名,不要深思,不要懷疑,不要問為什么有人會隨著風飛走,不要問失眠癥為什么會傳染。讀完合上書本,你會為這些瑰麗的想象震撼得久久不能忘懷。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0
百年孤獨是我讀過的第一本世界名著,當時我讀初一,正是喜歡孤獨寂寞用詞的小女生,為了這個名字,我從圖書館借了來,可是第一句: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的槍口中,奧爾良上校想起了多年前他第一次看到冰的情景(大意如此),一下讓我蒙了,我把它放到一邊,不愿再看,直到一個月后,圖書館催我還書了,硬著頭皮拿起了書,看了兩頁。
從看到第三頁后,我的手再也離不開這本書,我把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奉獻給這本書,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反復看了三遍,從來沒有一本書給我這樣的.經(jīng)歷:我把生命交給一本書了!那一個月,我無法跟人交流,無法大聲說笑,滿腦子都是奧爾良家族每一個人的身影,每一個都那么鮮活,每一個都那么特立獨行,但所有的人都那么孤獨于世!
每一次合上書,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翻開它,因為那種孤獨從每一個字里透出來,壓得我喘不過氣,但每一次打開它,我又不愿意合上它,仿佛只有這本書才是我的世界,才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可能我講了這么多,還算不上談讀后感,差不多快一年了,當年看完此書的感受到今天還清晰如昨,每一個人問我看它的感受,我只有兩個字:我怕。是的,我怕,我怕那種孤獨,我怕自己愛上它而無法自拔,馬爾克斯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家,它的文字是被上了魔咒的,記得當時,我一邊看書,一邊胸中涌上巨大的悲哀,而眼睛干澀,一滴淚也出不來,但那悲哀比流淚更甚!
書里的每一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法來表達來宣泄自己的孤獨,表面上他們是漠不關心的,實際上內(nèi)心深處,他們渴望被人愛,被人認可,被人同化,可惜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實現(xiàn)的夢!今天的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不也在用各種不同的方式來讓自己逃避孤獨,但實則上卻陷進了更深的孤獨嗎?我們的愛,我們最溫柔的部分,都被各種物質(zhì)上東西遮得嚴嚴實實,再也出不來了!
看完書后,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將自己調(diào)整過來,然后,我馬上去書店買了一本精裝本放在家珍藏,作為自己對平生最難以言表的一本書的紀念,但從買的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沒有再動過它一下,只是將它好好地放在書柜的最高層,那是我無法觸摸,沒有勇氣再看的禁區(qū)啊。
算不上讀后感,只是你的提問讓我又回到了過去歲月,籍方寸之地聊抒情懷罷了。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1
這一本書無論中間的人物來來回回折騰了幾次,經(jīng)歷多少場人生的別離重聚,最終變得如同馬爾克斯在初期的描述一般“天地間一片永恒的幽暗。”
《百年孤獨》里描述的現(xiàn)狀是,性格決定命運。未從根本處改變性格,任你重來多少次,該跌倒的還是會跌倒。家境比努力更重要。布恩迪亞家族打下的江山即便失手了還是留了一片福地給子孫后代。沒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錢財不過幾張紙,風吹了就散;愛情不過幾句誓言,青睞的人每天都能換;權利榮耀,青春美貌,這些都太易碎易逝了。當余音消散,人去樓空。最終只留下孤寂與死亡相伴。
書中的梅爾基亞德斯很好的詮釋了一句話“你懂的越多,你就越像這個世界的孤兒!眲e人只道他性格無常,胡言亂語。但“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書中開頭他留下的那封以梵文書寫再加密的手稿,已經(jīng)記載了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如同電影《無極》一般。所有人的.命運都被書寫下來了,任你覺得自己有多么的獨一無二,都逃不過命運與時間的沖擊。
馬爾克斯對人性的解讀太過深刻。書中有人曾把愛情,把事業(yè),把家庭當做生活的全部,但最后又輕易的改變。枕邊人新鮮不過最初的一陣,事業(yè)拼搏到后期遇上瓶頸也就膽怯后退,百年大家最終只靠女性苦苦支撐。人就是這樣善變自私又討厭的生物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成為生活的全部,生活就是它自己本身,是由非常多的元素組成的。一旦其中任何一樣比例過高,生活就會失衡。起初我覺得這本書太讓人絕望,直到后面我才發(fā)現(xiàn)作者是多么的溫柔。
可能你也曾想過,生活是不是就這樣了?書中的人也想過?赡苣阌X得生活沒那么甜,任何一切事物都是初期甜美,后期變得苦澀。書中的人也是這么經(jīng)歷過來的。沒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沒有一生一世的陪伴。孤獨和失落才是人生常態(tài),快樂是苦中一抹甜,只能用來回味的。你從迷茫中掙扎著走出來,奮斗一生,發(fā)現(xiàn)這世上竟然什么都不值得留戀,竟然什么都留不住。宛如紅樓一場夢,夢醒后,人去樓空。
就像幼時的你在抽泣,你脆弱渺小,身子單薄,什么都做不好。你拼命盼著長大,盼著以后的自己勇敢起來。長大以后你的確進步不少,但只要別人的一句話觸及了你舊時的噩夢,你仿佛又變成了那個在房間悶頭哭泣的小男孩兒。沒人理解,沒人陪伴。
你絕望的哭喊,“這樣的人生太糟糕了!
馬爾克斯溫柔的摸摸你的頭,告訴你說,“其實我們都一樣。”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2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一部杰作,他因這部偉大的作品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馬爾克斯使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那些由于愚昧、保守、落后以及情欲所造成的孤獨,表現(xiàn)了一種因為不能掌握自身命運而產(chǎn)生的絕望、冷漠和疏遠感。這種孤獨的民族性成為阻礙民族或國家進步的一大障礙。
我是在幾個月前閱讀這本書的。書的開頭是那樣的奇異——“多年以后,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我登時便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越往下讀,竟發(fā)覺自己是愈發(fā)地欲罷不能了。
從故事的開始到結尾是很漫長的——竟跨越了七代人。首先出場的是布恩蒂亞以及他的妻子烏蘇娜。他們開拓馬孔多鎮(zhèn)的過程著實是已經(jīng)令人驚奇不已了。而布恩蒂亞同吉卜賽人進行的種種交換更是讓人感到荒謬至極,更為可笑的則是他將幾十枚金幣全部熔化后無法將它們重新提煉出來的情節(jié)。不過看到這里的時候,我還只是覺得這部作品非常好笑而已。
接下來的情節(jié)變得更加精彩,從意大利來的鋼琴師皮埃特羅-克列斯比因追求阿瑪尓塔沒有成功而割腕自盡,奧雷連諾的妻子雷麥黛絲難產(chǎn)而死……這些情節(jié)可謂是驚心動魄、跌宕起伏,讓人在閱讀時完全沉浸其中,心情隨著內(nèi)容的變化忽而激動、忽而憂傷。
隨著情節(jié)的進一步發(fā)展,布恩蒂亞發(fā)了瘋,被鎖在樹上,烏蘇娜也變得日益衰老;奧雷連諾上校在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沒有意義的.戰(zhàn)斗之后,終日以做小金魚度日……看到這里時,他們所共有的悲劇性命運令我感到十分疑惑,但我仍不能明白個中的因由。
再到后來,情節(jié)已逐步推向高潮。當阿卡蒂奧的長女雷麥黛絲飛上天空從此消失時,我感到情節(jié)的荒誕實在已到了讓人完全無法想象的地步;而當梅梅的兒子最終破譯了神秘手稿,整個馬孔多被突如其來的狂風夷為平地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布恩蒂亞家族的七代人有著相似的名字,看似不同的性格和相異的外貌。但究竟是什么讓他們最終都走向毀滅呢?作者在書中顯然已給予了我們許多暗示:“是孤獨!彼裕覀円欢ㄒ粩嗤晟谱陨淼男愿,決不能讓自己固步自封。只有這樣,布恩蒂亞家族的悲劇結局才不會再次上演。
百年孤獨讀后感 篇13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初次買回這本書大約是在兩年前,為了使自己的格調(diào)看起來更高而硬著頭皮嘗試走進這本書。然而,在翻看了大約半小時后,我便被這冗長的劇情、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嚇退了。于是,囫圇吞棗式地馬虎將書“翻”到封底便落荒而逃。想來,當初這樣的舉動許是對此書、對馬爾克斯的褻瀆。
而今,再次翻開有些陳舊的書頁,帶著些許歉意和近乎贖罪的心態(tài),竟是被它吸引了去,于是挑了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坐在朝南陽臺的靠椅上,獨自一人,一口氣將書讀到了底。
我似乎有些理解了家族重復取名的傳統(tǒng),叫“奧雷里亞諾”的人大多性格孤僻、且體態(tài)消瘦,叫“阿爾卡蒂奧”的又多是體格壯碩、行事魯莽。于是,重復的取名導致了家族命運的不斷輪回,推動家族的覆滅。其中一對在年幼時互換姓名的雙胞胎也頗有意思。盡管他們互換了姓名,但在長大后越發(fā)與匹配“對方名字”的模樣發(fā)展,最終在死后,因朋友們醉酒后的失誤,又把他們的棺材錯誤的埋進寫著“對方名字”的墳坑里。作者在此,或許是暗示了他們到死也沒能擺脫受姓名束縛的命運吧。
布恩迪亞家族的不通人性、不懂愛情的通病將他們帶入了更為深刻的孤獨。上校和17個素昧平生的女人所生下的孩子無一例外遭暗殺,他深愛的妻子被毒死;阿瑪蘭塔害死了深情的意大利人;麗貝卡的婚后生活以丈夫被神秘槍殺告終;費爾南達為阻止女兒與族外人戀愛,派人殺死了男方,但她的孫女卻因為和近親通婚,生下的孩子長著條豬尾巴,被發(fā)現(xiàn)時正在被螞蟻蠶食……
最后的最后,正如經(jīng)過百年才被翻譯出的羊皮卷上所預言的'那樣,小鎮(zhèn)遭受著一場颶風將正在翻譯這羊皮卷的最后一代奧雷里亞諾,連同整個家族曾經(jīng)存在過的痕跡一并抹去……
故事至此結束,留給我的是久久不能平復的震驚和良久的深思。我自覺無能對這樣的作品作出任何評價,有的,僅是完成閱讀的成就感、快意,以及對一個注定百年孤獨的家族深深的惻隱。
初中讀后感 | 讀一本好書讀后感 | 好書推薦
【百年孤獨讀后感】相關文章: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09-11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10-10
《百年孤獨》讀后感05-22
《百年孤獨》經(jīng)典讀后感06-20
《百年孤獨》讀后感07-28
《百年孤獨》 讀后感02-17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11-18
百年孤獨的讀后感11-06
百年孤獨讀后感07-22
《百年孤獨》讀后感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