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后感(實用)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
這本書的結(jié)構(gòu)真的非常妙,大局觀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先用蘇菲和艾伯特的故事以及莫名其妙的席德生日明信片制造懸疑,引人入勝,使讀者自動代入蘇菲的角色接受哲學課程,完全不像純粹的哲學課本讓人昏昏欲睡。而隨著席德生日的臨近,謎團漸漸浮出水面(為了不劇透,以免影響其他讀者閱讀,具體內(nèi)容不提),正好完美地表達了前面所有章節(jié)都談?wù)摰降哪硞哲學問題。
以前對哲學有一些偏見,總覺得哲學是類似神學或者研究一些永遠沒有答案問題的學說,后來了解了辯證法,看法有了一些改觀,但還是難以理解。有認識的哲學系的同學,會很好奇他們都學些什么,作業(yè)和考試是什么樣兒的',今后做什么工作等等?赐赀@本書發(fā)現(xiàn),哲學并不是純粹的思想層面的學說,它和科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可以說哲學家大多數(shù)也是科學家,他們也會通過實驗來驗證他們提出的理論,甚至可以說很多科學理論都是哲學家在解決哲學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出來的。
我們從出生就被教授許許多多的知識和所謂正確或者說主流的世界觀,當我們看待某些事物時會產(chǎn)生一些“理所當然”的看法,而且大多數(shù)人都會持這種看法,這就是大家從小被授予相同世界觀的結(jié)果。然而我在讀這本書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我們這些所謂正確的世界觀是從何而來的,甚至在閱讀這本書的開始階段,讀到一些可能被現(xiàn)在世界擯棄的哲學思想時,不由自主地鄙視并否定它們,但越往后讀,我發(fā)現(xiàn)有一些思想超出了我現(xiàn)有知識水平的判斷能力之外了,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我的傾向性變得很弱,再也不能那么毫不猶豫地否定或者肯定什么了,我需要利用我現(xiàn)有的能夠被證實的思想觀念來推理這個新出現(xiàn)的思想是否在合理的框架內(nèi),進而決定自己是否接受它,這可能就是主流世界觀形成的大致過程吧,被大多數(shù)人或者能引領(lǐng)世界的少數(shù)人認同的思想便被寫進教科書。但是,后來黑格爾出現(xiàn)了,他明確地告訴了我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則——辯證法。辯證法又告訴我,我們現(xiàn)在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物可能會在若干年后會變得非常不可思議,所以我也不知道哪些東西是絕對正確的,甚至不知道是否存在永恒正確的觀念,因為它們跟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有關(guān),可能類似于邊界條件對結(jié)果的影響吧。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2
《蘇菲的世界》第一遍終于讀完了,讀得較慢,因為關(guān)于哲學,比較燒腦,并且每天和一本散文類的書搭配看,搭配的兩本散文書早讀完了,也虧后來搭配的《沈從文經(jīng)典作品選》大開本,耐讀,還剩有幾十頁,終是熬過了《蘇菲的世界》。
除了讀時的腦洞大開,過后卻并沒有太多的印象,有點慚愧。
所做的比喻,印象深刻的是關(guān)于世界就像魔術(shù)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而我們多數(shù)人都是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不愿爬出、得過且過的人;再就是“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燒的太陽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們每一個人則是滿載基因航行過生命的一條小船。”
印象較深的金句:
“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和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于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欲的心靈。”
“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無所知。”
“唯有平衡、節(jié)制,人才能過著快樂和諧的生活。”
“我們的本質(zhì)原來也和夢一般,短短的一生就在睡夢中度過……”
“不能汲取三千年歷史經(jīng)驗的人沒有未來可言”
“尊重每一個人的本身,而不要將他當成達到某種外在目的的手段!
……
所有提到的哲學家,記住的有:
德謨克利斯特,他提出了原子理論,還有關(guān)于‘靈魂原子’的說法,令人印象深刻;
希波克拉底,他的‘醫(yī)學倫理’,他要求學生宣讀的誓言,我覺得讓如今的醫(yī)生來宣誓,也是合適的;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這三位師生關(guān)系的繼承和發(fā)展,也有個印象,得益于學校里學的知識的積累,知道這三個人;
笛卡爾,以前只知道他是一個數(shù)學家,坐標系,笛卡爾定理,原來他也是個哲學家,‘我思故我在’竟是他提出的.;
之后的康德、黑格爾,只是知道是哲學家;
達爾文,只知道是進化論的提出者,不知道也是個哲學家;
馬克思、恩格斯,這些因為國家的制度,在小時候的政治里就學過他們的思想。
哦,還記得一個休姆,但是他的哲學思想不知道主張什么了。其他的那么多的哲學家,連名字也記不起來了。
正如作者所說:“這不是一個讀一次就可以的故事”,我也需要再來讀,再來讀。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3
好奇心入門哲學,懷疑激活好奇心。
蘇菲的世界由兩條主線構(gòu)成:1、哲學老師艾伯特向蘇菲教授哲學;2、艾伯特和蘇菲發(fā)現(xiàn)自己是作者送給女兒15歲的生日禮物,并且向作者發(fā)起挑戰(zhàn),成為永恒的故事人物的。
主線一:哲學課
哲學問題的答案一直在變化,但是問題就幾個:1、我是誰;2、世界從何而來;3、上帝是否存在?4、物質(zhì)世界與精神世界的關(guān)系是怎樣的?5、如何解釋物質(zhì)和精神的變化;6、人有自由意志嗎?7、人能決定一切嗎?8、上帝是否存在?9、人類是否存在永恒的靈魂?
這些問題可以大致歸為幾類:
一、我是誰
二、世界從何而來
三、是否存在上帝
四、有哪些確定可知的真理
看完本書,我的一些收獲:
1、是否存在上帝?
世界不存在實體的上帝,上帝存在人們的信仰之中,當問“上帝是否存在”的時候,上帝就死了,心里相信上帝,上帝就存在于你的理性概念之中。
2、我是誰?
感性上來說:我是“思考的那個人”,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提出懷疑的人就是我。從《自私的基因》、《基因傳》來看(在物質(zhì)上來看),我是基因生存的容器,宇宙聚合高溫大爆炸,爆炸的力向外推這些爆炸后的碎片,宇宙再不斷的膨脹,地球是爆炸后的碎片,一些條件后地球上的原始湯里的基因開始發(fā)生反應,合成大的'分子,然后等位或者別的方式復制自己,接著更大的分子,根絕環(huán)境進化成不同的物質(zhì)。最后進化成人,我是“基因的生存容器”。
3、世界從何而來?
世界是一次爆炸。可是爆炸之前又是什么呢?沒有人知道。爆炸是否還會再來一次?爆炸的條件是什么?以何種方式再來一次?
4、有哪些確定可知的真理?
我知道自己一無所知;
世界要不就是從無到有,要不就是從有到無,這兩個答案中一定有一個正確的;
我思故我在,我是那個提出懷疑的人。
主線二:向造物主發(fā)起挑戰(zhàn)
主線一主要是作為哲學課,主線二主要是讓我們保留一個懷疑,不要像兔子里的跳蚤一樣,習慣于爬回兔子皮囊里,安穩(wěn)的度日,把我們提到兔子的毛尖,在我們心里種下一顆懷疑的種子,讓我們意識到,我們所存在的世界,也可能像艾伯特所在的世界一樣,只是某個作者(造物主)筆下的故事或者程序而已。
好奇心入門哲學,懷疑激活好奇心。啊,這就是哲學。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4
很久以前,人們就對月亮有著無限的遐想。好奇心,驅(qū)使人類踏上了探索月亮的征途!短K菲的世界》向我敞開了哲學的大門,也讓我知道了好奇心的重要性。
《蘇菲的世界》是一場對自己心底的直視,也是一場哲學思想的火花碰撞。14歲的少女蘇菲,一封神秘信件改變了她的生活:“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她從未想過這些問題,而在那天之后,蘇菲不斷的接收到類似于這樣的信,好奇心也驅(qū)使她打開一封又一封。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一場關(guān)于哲理的頭腦風暴,蘇菲逐漸也意識到了自己是個書中的虛構(gòu)人物,關(guān)于哲理的思考,使她有了自己的意識。最后,這個故事以一個開放的結(jié)局告終,蘇菲莫名逃出了書中世界,給讀者留下無限的遐想。
《蘇菲的世界》中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像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于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欲的'心靈。好奇心是上天賜予人最寶貴的財富,它引領(lǐng)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去探索。優(yōu)秀的哲學家,對世上的種種都充滿了好奇,從來不會過分習慣于這個世界。就像是太陽,月亮的存在,對于我們來說很正常,而有好奇心的哲學家,只是會想到,他們?yōu)楹螘嬖?人類歷史的進步,天生的好奇心驅(qū)使著我們?nèi)ヌ剿鞲嗟膴W秘。
蘇菲是個有好奇心的女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令她感興趣的東西,也就是因為這,她才能探索出更多的不為人知的秘密,獲取比常人更多的知識。
培根曾說:“一看見汪洋就認定沒有陸地的人,不過是拙劣的探索者!比绻覀冋J為月亮的存在是理所當然的,那么我們或許永遠不會邁出探索宇宙的那一步。如果我們認為海洋是理所當然的,又怎么會發(fā)現(xiàn)深海中形形色色的生物?如果我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人類文明又怎么會生生不息地繁衍出燦爛的文明,又怎么會繁衍到現(xiàn)在?好奇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充滿趣味,充滿新鮮感。我們要始終以好奇的眼光去觀察世界。
去熱愛生活吧,那需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生活的“為什么”,就是生活的意義。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寶貴的,法布爾小時候喜歡觀察,愛看那些各種各樣的小昆蟲,在小法布爾看來,他們是有靈性的。這種好奇心,對未知的探索精神,始終陪伴著他,從未放棄。這才造就了一個科學家,造就了《昆蟲記》這本科學著作。
我們需要保持一個好奇心,去擁抱世界,而不是讓世界圍著我們。我們要銘記,青春的朝氣和前進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終將失去意義。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5
《蘇菲的世界》你可以單純地把它當做一部有趣的小說,同時你也可以把它當做一部有關(guān)西方哲學歷史的入門介紹書,無論是從那一個方面,它都有它的獨到之處。對于徘徊在哲學大門之外而不得其法的人們來說,這本書確實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臺階,讓你明白哲學其實并非高深至無法企及的地步。
首先從一個小說的層面來說,《蘇菲的世界》中的故事,是以一種十分新奇的非傳統(tǒng)的方式進行展開的。小說的主要人物只有三個——蘇菲、席德和艾伯特。畢竟,這部小說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塑造一個宏偉的'世界或是展現(xiàn)奇詭的情節(jié),故事的精彩與否并非十分重要。然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正是這種敘述的方式,使小說有了別開生面的趣味性。文中不同主角的對話,分別帶有著不同年齡的情感色彩,這也使得其中的敘述與介紹變得不再枯燥,反而多了一種日常生活的清新感。這也像是在一本故事書中有著截然不同的一段又一段新故事,卻巧妙地串連在一起,不僅不顯生硬,反而令人有了一讀到底的興趣。這也是它作為一部小說的成功之處。另外,文中的蘇菲亦是艾伯特筆下虛擬的人物,卻在故事結(jié)尾逃離而出。無論其是否荒誕,至少作者給予了這部小說一種更高的思考——我們是否真實,是否存在,亦或者是人類本身就是虛構(gòu)的產(chǎn)物,著實給讀者的哲學思考起了個好頭。
而在哲學啟蒙書的角度上來說,《蘇菲的世界》也是當之無愧的經(jīng)典之作。當然,若要正式地了解哲學歷史,還是通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更為有效,但對于大多數(shù)只想有所了解而不作深究的讀者來說,這部書對于他們的意義要深遠得多。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比起一部枯燥的說明哲學歷史的文獻,一部小說顯然更加能夠引起初學者的興趣,而小說的受眾比起能從文獻看起的學者來說更是多得多,即使從中只有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的讀者真正對探究哲學有了深厚而持久的興趣,那也是不小的數(shù)量了。而其本身也不是笨拙地把哲學理論說明一遍,而是運用了多種形象的比喻,不僅符合書中蘇菲年齡不大的人物形象,也將各派哲學的觀點深入淺出地講解出來,或許有些偏頗不實之處,卻也算一種獨到的見解了。
《蘇菲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一部書——大眾化的哲學史,或者說是劍走偏鋒的故事書。你既能從中學習到哲學的智慧,又能感受到故事的起伏,這樣的書實在是不可多得的。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6
今天繼續(xù)讀《蘇菲的世界》,這是網(wǎng)師下學期的選修課程,必須得在假期讀完。當今晚看到一連串的哲學大師,諸如恩培竇可里斯、德謨克利特斯、蘇格拉底這些名字出現(xiàn)在書中,在走近他們的同時,開始擔心起來。好在一切看起來還算順利,今晚讀到了78頁,這也算是一個不錯的記錄,像我這樣迷戀小說、貪看韓劇,還容易被電影吸引的人來說,能夠抵擋這么多誘惑,堅持抱著這樣的一本探究世界起源和構(gòu)成的書籍來讀,實在是很不簡單。看到這里不得不承認,本書確實在同類書中,算是富有趣味性的,也能看明白。當高深的理論與生活的常識相結(jié)合時,就算是通俗易懂的。
今晚的閱讀最感興趣的是德謨克利特斯的原子理論,他認為“當一個物體———諸如一棵樹或一只動物——死亡并分解時,院子就分散各處并可用來組成新的物體。這些原子在空間中到處移動,但因為他們有‘鉤’與‘刺’,因此可以組成我們周遭所見的事物!边@樣說來,世間萬物應該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不同微小的原子在空中漂浮著,等到適宜的條件,結(jié)合成一定的形狀,就可以變成一種物體,這種構(gòu)思是不是很奇特?那人呢?也是如此構(gòu)成的嗎?
蘇格拉底最譽為“最聰明的人”,而他卻總是覺得自己很無知。他每日里在市中心的廣場不停地向身邊匆匆而過的人群提出自己的疑問,他從來不會說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可以讓眾人不得不在連番的辯論失敗后,承認他說的是正確的。書中拿他和耶穌相比較,認為兩人都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失去生命。不由想起昨晚看《建黨偉業(yè)》中的一句話“革命就要流血犧牲”?磥頉]有一部分人的勇敢犧牲,就沒有后面人的勇往直前。甚至可以說,他們的犧牲贏得了后人的關(guān)注,推動了歷史的進程。
蘇格拉底說:“知善者必能行善”。他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會不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世間哪有人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
我們常說的摸摸心口,找找自己的良心應該就是讓自己做一個善良的.人。不管一個人有多大的成就,如果連心都壞了,目標都不對,還能走多遠?
我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讀著,沒有如以往一般先翻到后面看結(jié)尾,再回過頭來看中間的情節(jié),我就想這樣跟隨著蘇菲,跟隨著神秘人寫給蘇菲的一封封信,看一下他想告訴蘇菲的究竟是什么。說實在的,他已經(jīng)跳起了我的好奇心。也難怪蘇菲會對這樣的信充滿期待,他讓一個女孩找到了生活的童話。他在女孩的面前砌起了一道愛的墻。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7
真實啟蒙之于人,猶如陽光之于土。
讀之甚晚,頗有遺憾。
哲學內(nèi)容往往晦澀難懂。這本書大半部分是以給一個14歲的女孩教學的口吻來寫的,所以在講述哲學時舉了許多貼近的例子,脈絡(luò)清晰,內(nèi)容易懂。這本書的表達方式也非常有意思:轉(zhuǎn)述以及轉(zhuǎn)述別人的轉(zhuǎn)述。席德的父親通過寫給蘇菲的信紙將哲學基礎(chǔ)轉(zhuǎn)述給席德,同樣,喬斯坦·賈德通過席德的父親,將哲學轉(zhuǎn)述給真實世界的我們。轉(zhuǎn)述的魅力在于,乏味的教學時間將摻雜著各種出乎意料的故事,我們時刻抱有期待,抱有疑問,抱有驚喜。所以讀這本書就會有拆俄羅斯套娃那般的新奇感。
教科書總是讓人看著想打瞌睡的。《蘇菲的世界》包含的哲學內(nèi)容不亞于一本哲學入門教科書,但是就因為作者的別具匠心,每上完一段課程,我們都期待著下一段課程將是如何呈現(xiàn)。它的情節(jié)獨特又豐富。開頭像是童話:14歲的蘇菲放學回家,在自家的郵箱里收到了寫給她的`信。于是蘇菲躲在了樹洞里,開始了她的哲學課程。授課的過程像是一場偵探劇。信件為什么會神不知鬼不覺的出現(xiàn)在郵箱里?小木屋里住著的少校是怎樣的人物?席德是誰,和她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為什么席德的父親會把信件寄給她,讓她轉(zhuǎn)交給席德?又具有魔幻色彩,我怎么也想不到蘇菲最后會從她的世界闖到現(xiàn)實的世界。
這本書包含了艾伯特給蘇菲上的所有哲學課程。什么是哲學?在這本書找到的答案是,哲學貌似涵蓋了所有。一切解釋世界的東西都可以被認為是哲學。生物學如物種起源,天文學如宇宙大爆炸,數(shù)學,物理,化學,宗教,歷史,心理學,這些大相徑庭的學科存在的意義是相同的:解釋萬物存在的原因和意義。哲學基礎(chǔ)很完整的被呈現(xiàn)出來。閱讀時是那么親切:原來我們在學校學習的一切知識,都是哲學的組成部分。
也因此,《蘇菲的世界》在我看來更向一本導讀書。你在閱讀時很容易發(fā)現(xiàn)你喜歡上了上述所說的其中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知識,并想為之奮斗一生,未來的方向可能因此清晰,那也許也會成為你以后賴以生存的職業(yè)。存活于世本就可以成為一個奇跡,我們無法不為生存的哲學而著迷。
如果時間的長度是注定的,我們應該懂得拓展時間的寬度,將生命中美好的東西都涵蓋在我的時間坐標里。人活著不應僅僅為免于脆弱的軀體收到傷害,還應探索所有的不明所以,以擁有飽滿的靈魂。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8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這兩個問題從科學的角度似乎很好回答:我是人類,世界由宇宙大爆炸產(chǎn)生。
但如果我繼續(xù)問: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從何而來?你也許會把這個問題丟給上帝。但這只不過是在把問題往后拖延,因為我還可以問:上帝從何而來?是啊,沒有任何事物會來自虛無。
但你會不耐煩地看我一眼:“想那么多干什么,你作業(yè)寫了沒?”然后低頭做你的數(shù)學題。人的好奇心就是這樣流失的。
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才明白我也是這一類人。從前我看魔術(shù)表演時,會驚嘆、羨慕并好奇他是怎樣做到的,而現(xiàn)在看到魔術(shù)時,我只會冷漠地指出這使用了哪種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以顯示自己的聰明。即使不懂其中的原理,我也會竭力查出真相,以填補我的知識庫存。
是的,過多知識是人們失去好奇心的原因。盡管哲學試圖告訴我們: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世界的真理仍需探索,人類知之甚少。但人們還是在學習知識,試圖成為一個“博學”的人。
千百年間,哲學家們出于好奇而展開了一場關(guān)于“存在”——世界的存在,人的'存在,物質(zhì)的存在,靈魂的存在——的大討論,提出了種種猜想與假設(shè)。哲學是吃干飯的事業(yè),對生產(chǎn)生活無益。但其之所以產(chǎn)生是因為人有好奇心的緣故,人對于活著這件事十分驚訝,于是就問出了大量的“為什么”。
人類的科技進步具有爆炸般的加速度:由幾千年的石器、青銅器、鐵器時代,進步到幾百年的蒸汽、航海時代,發(fā)展到幾十年的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時代,到現(xiàn)在持續(xù)幾年就更新一次的信息時代。越來越多人靠著別人發(fā)現(xiàn)的知識填充大腦,拘泥于自己單一的工作和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之中,將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
于是,人類的好奇心以和科技發(fā)展一致的加速度縮減,不只是不再好奇,而且是好奇的人數(shù)不斷減少。在樂于探索世界奧秘的人中,只剩下了部分科研人員和孩子們。
人們把探索世界的任務(wù)交給了小部分人,而自己忙于自己的生活。我不能說這樣不對,也改變不了什么。但我只希望大家能讀一讀這本書,了解人生與世界的終極意義,明白自己為什么活著,為了什么而活著。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nèi)心深處對于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和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9
在我看完《蘇菲的世界》后,心中有感而發(fā),這本書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fā)展歷程。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時時在我心中索繞,排解不開。我不確定我會知道什么,我也不確定我會發(fā)現(xiàn)什么,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jié)果更重要。于是我開始追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里的游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里的自己瘋狂地眨眼,于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秘的信件帶領(lǐng)下開始思索哲學的問題。世界起源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里買來的“魔鏡”……每件事情都是線索,每件事情也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xiàn)在她面前。卻不曾想真相是……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界,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夢游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哲學缺乏的時代,我在這本書找到了他兩者之間最美統(tǒng)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我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經(jīng)“習慣”這樣的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說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世界所抱有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好奇,那將會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其實,我也沒有什么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是存在于這個世界最初的意義?墒,我想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索和斷定這么浩瀚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shù)師”。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0
對于哲學是什么,可能并沒有一個讓人完全信服的定義,但書中一個比喻很有意思。一個神奇的魔術(shù)師能從帽子中變出小白兔,這只小白兔就是世界,而我們就處在兔子皮毛的表面,努力爬到毛發(fā)的頂端以期看清整個世界,這大概就是哲學。
一直以來提到哲學,好像就是白胡子老爺爺,神經(jīng)質(zhì)似的念叨著,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兒去……以前的我也持有類似的印象,尊重哲學的同時,總感覺哲學如霧里看花般朦朧飄遠,又如玫瑰般只可遠觀不可近玩。直到我接觸到這本書《蘇菲的`世界》,嚴格的說這是一本寫給青年人的哲學入門書。
以故事來串起哲學史大概是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期間不見啰嗦的說教,看到的只是對話、聊天,以及看似荒誕最終恍然大悟般的情節(jié),完全摘除了以往哲學刻板、嚴肅的標簽,引起讀者強烈興趣的同時如涓涓細流般將哲學歷程娓娓道來。
回憶全書,一個個鮮活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一道閃電劃過,最早的先民在寺廟前祈禱跪拜,口中漸漸有詞;樸素主義哲學家眉頭緊鎖,思考泥土和水緣何能造就青蛙;古希臘廣場中,蘇格拉底向每一位經(jīng)過的市民訴說著明白無知才是聰明的理念;柏拉圖站在幾十個一模一樣的餅干前,構(gòu)建著自己的理型世界;亞里士多德發(fā)出“吾愛我?guī)熚岣鼝壅胬怼钡男裕蝗鍖W派在木桶中找到快樂源泉;伊壁鳩魯在花園中追尋心靈家園;傳教士手捧圣經(jīng)宣示上帝的到來;笛卡爾以手撫腮說著我思故我在;史賓諾莎說,只有一個上帝存在;休姆說,除了我能感受到的,其他都不存在;康德說,遵循道德準則,才能收獲真正的自由;黑格爾站在湍流邊說,河水怎么看取決于兩邊的石岸;祁克果說,落水的人最關(guān)心的是如何得救,而不是會不會淹死的思考;大胡子的馬克思說,哲學家不僅要詮釋世界,更應該改變世界。
哲學的可貴正在于對于一切持有好奇的心態(tài),看到身邊人如同見到外星人一般,其實每個人也正如外星人一般獨一無二,有生命、會思考,這正是令人驚訝的事實。
哲學不能帶來物質(zhì),卻能吹散人生成長的迷霧;哲學不能帶來快樂,卻能查尋令人不快的源泉;哲學不能創(chuàng)造美好,卻能擦亮發(fā)現(xiàn)美好的雙眼。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1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光聽名字的話,會覺得像小時候閱讀的童話故事書一樣,不過,如果你開始閱讀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神秘莫測。
初讀·伊甸園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很奇怪,為什么作者要用伊甸園來做標題?在之后,我看完了伊甸園這一章之后,我發(fā)現(xiàn),伊甸園這個詞,在整章里面,只出現(xiàn)了一兩次……
伊甸園這一章,是整一個故事的開頭。我覺得,主人公蘇菲,是一個非常愛探索問題,很有主見的一個小姑娘,她收到了兩封神秘的信,沒有寄信人的名字,也沒有貼郵票,而且,這兩封信里面也只有一句話,分別是: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第二章·魔術(shù)師的禮帽
魔術(shù)師的禮帽,這一章連接著上一章,蘇菲在自己在探索這個問題,卻找不到問題的答案,而第二章開始,就有一封神秘的來信,循循善誘的帶領(lǐng)著蘇菲去探索這個問題,這個神秘人,用魔術(shù)師的禮帽和兔子開始教導蘇菲,打比方去告訴她這兩個問題。
第三章·神話
神話這一章,我算是比較感興趣的,因為,我對神話故事是比較好奇的,因為,我們大多都是了解本國的神話故事,而課本里教的.也大多都是本國的神話故事,所以,我對國外的神話故事都不是很了解,所以,我還是比較想了解一下外國的神話故事。
而這個神話故事,也是由那個神秘人告訴蘇菲的,因為,神秘人想用這些神話故事,繼續(xù)幫助蘇菲解開這兩個問題。
第四章·自然派哲學家
自然派哲學家,比起神話,我剛開始讀這個名字的時候,沒有什么概念,因為,在我的理解里,哲學家就是哲學家,為什么要加上自然派呢?
而這個自然派哲學家,仍然還是那個神秘人告訴蘇菲的,而在神秘人介紹的這幾個自然派哲學家里面我比較赫拉克里特斯的說法,他認為:在事物的秩序中,好與壞、善與惡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壞善惡兩極之間沒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則世界將不再存在。
但是,我不太認同他的觀點,他認為: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就如兒戲一般。我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意見,就像是,有的人喜歡巧克力蛋糕,而有的人則覺得巧克力蛋糕太甜、太膩了不好吃。所以,我覺得他這句話不太對。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2
閑暇之余,找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的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內(nèi)容廣,但并不紊亂,書中內(nèi)容分成許多章節(jié),每節(jié)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jié)內(nèi)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jié)內(nèi)容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jié)使人讀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么時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現(xiàn)在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為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接受了這個世界,并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敏銳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于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雜難解、神秘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著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幾個為什么。
如果我這樣想,如果我意識到自己的好奇心不夠,是不是我已經(jīng)前進了一步呢?因為蘇格拉底曾說過“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說起蘇格拉底,他也許是整個哲學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他從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卻是對歐洲思想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長得很丑,但是他的性情卻極為和藹可親,我們了解他的途徑主要是透過柏拉圖的著作,因此要區(qū)分蘇格拉底的學說與柏拉圖的哲學并不容易。而他的死又是如此富有傳奇色彩,因為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與腐敗現(xiàn)象,向地方勢力挑戰(zhàn),他被控“宣揚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可是他沒有逃走,他甚至沒有懇求陪審團手下留情,他服下了毒藥。那些勢力扼殺了他的生命,但他的思想?yún)s傳遍了整個人類的世界,成為了哲學界一顆最耀眼的啟明星。我佩服他的思想更佩服他的勇氣,他的堅持不妥協(xié)鼓勵著后人為保衛(wèi)真理而戰(zhàn)斗。
看這本書,我不僅增長了許多哲學知識,了解了許多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還從中找到了一些啟發(fā),也許,我要對生活改變一下態(tài)度……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3
有一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世界,改變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蘇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賈德寫的一本哲學啟蒙讀物。
本書主人公是一個叫做蘇菲的14歲女孩,在她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只寫了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一開始她只認為這是一個惡作劇,可她的思維卻不知不覺的思考這個問題,此后,蘇菲不斷收到這個叫艾伯特的神秘導師的來信,從信中,蘇菲開始了她的哲學課,開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過艾伯特給蘇菲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fā)展。從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并加以解釋。然而隨著蘇菲哲學課越來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漸漸發(fā)現(xiàn)他們只不過是一位挪威少校為他的女兒席德寫的一本書中的人物。最后,蘇菲和艾伯特終于脫離了少校的控制,并隨著小說的結(jié)束而結(jié)束了他們的世界。
簡單的構(gòu)思就是作者賈德跟我們是同一層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兒是作者創(chuàng)造的`人,而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又是少校為他女兒創(chuàng)造的人,作者用“少校與蘇菲”的關(guān)系,在跟我們探究著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么,因為主宰著蘇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過是作者筆下的人物,而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諷,或許我們活著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我不禁聯(lián)想到到了笛卡爾說過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币苍S我們只是在這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存在過而已。
我們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開始慢慢形成的階段,而這本書對自身素質(zhì)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處,其實能不能做社會的強者是一回事,能做一個真人才是最重要的。
簡簡單單的兩個問題,卻有一股無法看透的魔力。人們都習慣了事物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我認為就是哲學。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問題,引發(fā)了我們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奧秘。在探索這些奧秘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 篇14
這個春節(jié),《蘇菲的世界》成了跟我形影不離的好伙伴,我到哪里都帶著它,空暇的時候就拿出來讀上幾頁。然而,一本好書,卻讓我舍不得讀得太快。說了那么多,你們一定也很好奇這本書到底有啥魔力吧,好吧,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讓我們先來看這本書的目錄,大標題下總會有一小句話來作為題記,并點明這篇故事的中心和主旨。如第一章“伊甸園”這個大標題下,就有一句簡短的話來詮釋:“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這種目錄的格式非常新穎且巧妙,是我讀過的書當中很少引用的一個格式,讓人為之眼前一亮。
再來看書的內(nèi)容,故事情節(jié)雖然很簡單,但闡述的道理卻極為深刻:一位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fā)現(xiàn)了神秘的一封信!闶钦l?——世界從哪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依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這一封封信就猶如一堂堂深刻卻不枯燥、難懂卻不乏味的哲學小課堂。讀著文字,我仿佛身臨其境,好像自己也收到了這樣的信件,和蘇菲一起在“小山洞”里“冒險”,展開“頭腦風暴”;和蘇菲一起深陷在這世界謎團之中,不斷的思考、探索。
書中的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故事和道理融會貫通。這樣的做法在一般書籍之中采用的是少之又少,可是《蘇菲的'世界》卻將發(fā)生在蘇菲身上的故事和一個個哲學道理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真是讓人有了看來一章就想接下去看下一章,不肯放手的沖動啊,我不禁為之驚嘆。我們甚至可以用閱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瀏覽這部從柏拉圖以前一直到二十世紀的整部世界哲學史,而不覺枯燥厭煩。
因為快要開學的原因,今天我終于將《蘇菲的世界》看完了。翻完最后一頁的一剎那,我的心中波濤起伏!短K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喚醒了讀者們內(nèi)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guān)懷與好奇。讀完這本書,我也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多全新的理解和認識。
最后想對自己說幾句:馬上就要迎來七年級第二個學期了,我要學習蘇菲那種勇于冒險和探索的精神,在學習上更加用心,攻難克堅,勤奮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留遺憾。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蘇菲的世界心得05-01
《蘇菲的世界》心得04-06
蘇菲的世界閱讀心得01-09
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07-20
《蘇菲的世界》心得體會03-31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05-30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5-07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05-13
蘇菲的世界的讀后感11-13
蘇菲世界讀后感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