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杜甫傳》讀后感
讀完一本經(jīng)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杜甫傳》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他是杜甫,被后世尊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與詩仙李白齊名“李杜”。他悲天憫人,畢生壯志未酬;他大筆一揮,滿紙歲月的傷痕。
幼年的杜甫可謂是衣食無憂,他出生在鼎盛的唐朝,見證了這個時代的衰落,他是名仕之后,他也曾年少輕狂過。是那個時代迫使他成長,迫使他蛻變。他少時愛好劍舞,九歲便慣于書寫大字。他也曾寫下“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彼苍X得自己不可一世,將屈原,賈誼,曹植等古人都不放在眼里。
在作者看來幼年直到青年甚至壯年時的杜甫是無憂的,是狂妄的,也是看不清現(xiàn)實的一名游子。書中這樣寫道“青年杜甫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能夠使他有裘有馬,允許他用放蕩與清狂來鄙視人世的庸俗,可是卻沒有能夠使他放開眼睛直視現(xiàn)實的生活——只有由于現(xiàn)實生活的認識與體驗才能在一個詩人心里燃燒起對于人民和國家的熱愛,這對于杜甫還要有所等待,等待到他喪失了裘馬,同時也放棄了放蕩與清狂的時候。”
待到杜甫真正開始正視現(xiàn)實之時已是年值二十又九。在作者看來,《望岳》是杜甫值得一提的佳作,“大約在他二十八九歲時,他寫出來他的詩集里最早的詩:《登兗州城樓》和《望岳》。前者是一首普通的律詩;后者卻像我們在前邊所說的,是一個寶貴的萌芽,預示著將來偉大的發(fā)展!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則將杜甫心中的抱負與期望表露無遺。
天寶三載四月,滿懷抱負的杜甫在洛陽遇到了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這一年,杜甫三十三歲,李白已經(jīng)四十四歲了。這時杜甫的詩剛剛建立起自己的風格,而李白已經(jīng)完成了不少的名篇。兩人相見恨晚,相約同游梁、宋。之后,杜甫又到齊州。過了4年,杜甫轉赴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友誼。秋末,二人握手相別,杜甫結束了“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的漫游生活。
人們是總喜歡作比較的,尤其是生在同一時代的名人。李白生于盛唐,他寫的詩,浪漫奔放,受到當時的游俠和求仙風氣的強烈影響,游俠和求仙不僅是他生活的重要部分,更是他詩歌的一個鮮明特色?啥鸥s是完全不同的,在他的一生中,極少有這種生活,唯一涉及到的,還是他與李白攜同云游的日子里,他寫的詩,大都沉郁頓挫,帶有深深的悲慨色彩。
二人分手后,再也沒有相見了,“石門上的金樽也沒有‘再開’”。李白在分別后又陸陸續(xù)續(xù)結識了許多好友,他的詩中也再沒有他了,而杜甫卻愈加思念對方從而留下許多名句,直至李白離世。李白像是雄鷹,向往無際的藍天,不會為了某事或某人牽絆太多,他喜愛漫游,喜愛新事物,所以他是浪漫的,極具個人主義色彩;而杜甫卻在這方面顯得更一往情深些,他喜歡懷念美好的往日,因此也對現(xiàn)實認識得愈加透徹,所以對黑暗十分敏感,顯得更為憂時憂民,悲天憫人。
若李白的人生讓人嘖嘖稱奇,而對杜甫的人生則只有一聲長長的嘆息。杜甫的人生可以說是悲慘的,他是個偉大的詩人,他的一生是個悲劇。他對社會抱著無限的希望,最后落得極大的失望。落第,被貶,流亡,戰(zhàn)亂,家散,國破……最終也逃離不過一個貧困潦倒,郁郁病終的結局。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現(xiàn)在正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我們有裘有馬,我們有未來,有希望。也許成長的路上,我們也會不斷的經(jīng)受打擊,不管人生經(jīng)歷什么,甘甜也好,苦澀也好,都需要多幾分耐心和勇氣。人生路上,有的人懷著夢想來了,有的人捧著破碎的心離開,故事每天都在重演。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
愿我們都是被光照耀的人,一身溫柔滿懷暖意。
【《杜甫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杜甫傳》讀后感09-05
《杜甫傳》讀后感03-16
《杜甫傳》讀后感06-26
《杜甫傳》讀后感范文10-08
《杜甫傳》讀后感(精選13篇)03-24
《杜甫傳》讀后感8篇04-14
杜甫的語錄11-29
杜甫的詩歌04-25
經(jīng)典杜甫語錄11-23
杜甫經(jīng)典詩歌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