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通用10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1
如果你聽慣了“亂世出詩人”或者“國家不幸詩家幸”之類的論調,則面對蘇軾不免會無話可說,因為蘇軾生活的時代非但不屬山河破碎的亂世,而且正是太平富裕的北宋盛世;如果你以為古代作家的創(chuàng)作動力一定是封建社會士人的懷才不遇,那在蘇軾身上也顯然錯了,科舉入仕的一帆風順,兄弟同朝的意氣飛揚,皇帝、宰相、老師的賞識,朋友、學生、子弟的仰慕,金殿議政,北門擬詔,舊時代文人的夢想不過如此而已。擁有了這一切的蘇軾,即便也有赤壁磯頭的貶居,滄海鯨波的放逐,亦是宦場沉浮的常情,不能一概地說“不遇”了。
《蘇軾詩詞文選評》此書從蘇軾的人生軌跡出發(fā),結合各個時期的詩詞文,向我們分階段地揭示偉人的生活境況、官場沉浮、心理歷程、藝術成就,為讀者逐漸勾勒出一個超越世俗、隨遇而安、善處逆境、為表政見不顧安危的鮮活而又立體的形象。
其中有一首學過的詞目前仍然讀來讓我新潮澎湃,對蘇軾的豁達心胸和豪情萬丈的心生贊嘆。那就是《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雖被貶到密州,卻不以為悲,那“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钡腵豪邁躍然紙上,老當益壯,馳騁沙場,奮勇殺敵的決心,不禁令人贊嘆。
還有一首蘇軾的《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此乃蘇軾也,雖屈于偏遠之地,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是不羈的,甩開不盡的煩惱,用最曠達的胸懷接納一切。在鄉(xiāng)間小院,他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于田間小路,他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這自由豪放的快樂,在蘇軾心底蔓延。
人生之所以痛苦,說到底還是由于人內心欲求之不滿足,抱負也好,名利也罷,無論其價值為正面或負面,皆是出于人心的追求,而不得滿足便成為痛苦,則是一致的。解除痛苦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滿足之,二是超越之。蘇軾的詩詞當中所展現的樂觀豁達心境和自由豪放的快樂是我們當下急需的一種品質。當下社會物欲橫流,人心浮躁難定,對于我們不啻為一記清醒劑。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2
“人生識字憂患始,姓名粗記可以休!币恢辈恢藶檎l作,讀了《蘇軾詩詞文選評》,才知是蘇軾所言。蘇軾是宋代文化孕育出來的曠世奇才。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從著重于政論、史論、哲學論文,而轉向以隨筆、小傳、題跋、書簡等文學性的散文,筆法極其靈活,耐人尋味;他的詩,在經歷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的洗禮后,從最初的富贍流麗、豐滿生動,走向清曠的'語句寫出厚重的人生感慨;他的詞作,由于對人生感慨的抒寫,而進一步發(fā)展了“詩化”的趨向,有的豪邁雄放,有的高曠灑脫,亦有的婉約清深,可謂出神入化。無論從哪個方面衡量,他都是宋文學發(fā)展到巔峰時期的偉大代表作家。
何以造就蘇軾如此境界的文學成就和藝術修養(yǎng)呢?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王水照和教授朱剛合著的《蘇軾詩詞文選評》會給你一個清晰的答案。本書從蘇軾的人生軌跡出發(fā),結合各個時期的詩詞文,向我們分階段地揭示偉人的生活境況、官場沉浮、心理歷程、藝術成就,為讀者逐漸勾勒出一個超越世俗、隨遇而安、善處逆境、為表政見不顧安危的立體形象。
人生之所以痛苦,說到底是由于欲求之不滿足,抱負也好,名利也好,權利也好,壽命也好,無論其價值為正面或負面,其出于人心的追求,而不得滿足便成為痛苦,則是一致的。解除痛苦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滿足之,二超越之。蘇軾的達觀、放曠的處世理念,對于今天的為名利、為權位而忙碌奔波、爾虞我詐的人不諦是一記清醒劑。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3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我在小學時就聽過的詩,這些詩都出自于蘇軾之筆。詩中處處都透露出蘇東坡的豪邁?晌覍μK軾的了解僅限于此,所以,我才有耐心地捧著朱剛的《閱讀蘇軾》一頁一頁地翻了下去。
這本書主要講述蘇東坡的一生,有高潮也有低谷。蘇東坡一生坎坷,仕途崎嶇。原本蘇東坡和弟弟蘇轍年少考上進士,非常了不起,前途一片光明。可沒成想,安石變法時,蘇東坡和王安石意見不一樣,產生分歧,在反對變法的過程中,經歷了“烏臺詩案”,并一貶再貶,幾度外放他鄉(xiāng)。后人都說,蘇東坡后半生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上。
但蘇東坡是一個十分豁達的人,盡管被貶,但是以一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边@一豪邁的語言昭告世人,一個人有浩然之氣,就可以剛正不阿,在任何境況下,都能處之泰然。
我最欣賞的.是他那有無盡趣味的《定風波·途中遇雨》,現實中我們很少有人能做到像東坡先生那樣在雨中依然微笑。我們要學習“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人生態(tài)度,達到“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那種歷經風雨后產生的一種坦然的人生態(tài)度!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4
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小學生蘇軾讀本》,讀完后我很有感觸,對蘇軾有了新的認識。
蘇軾從小天資聰穎又勤奮刻苦,他在古文、詩歌詞、書法、繪畫方面都享有盛名。課堂上背誦過的他的一些作品,如耳熟能祥的《惠崇春江晚景》《飲湖上初晴后雨》《題西林壁》等等,讓我最感動的是《江城子》,這是蘇軾思念亡妻王弗而寫成的作品,沒想到,性情豪放的'大文豪也有柔軟的一面。
蘇軾是讀書人,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王安石變法”這條導火線讓性格耿直的蘇軾在政治上吃盡苦頭,多次被貶到窮鄉(xiāng)僻壤做“犯官”,生活極其困苦,但一心為民的蘇軾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疏浚西湖、治理蝗災,抗擊水患、停辦花卉、推廣教育……在百姓眼中,蘇軾不僅是個詩人,更是有能力有擔當有作為的好官。
樂觀豁達的蘇軾像一粒銅豌豆,打不倒壓不垮,再苦再難的流放生活,總能發(fā)現美食、發(fā)現美景、找到樂趣,他把生活活成了詩和遠方。
蘇軾的人生啟發(fā)了我,人生最重要的是擁有創(chuàng)造快樂的能力,就像我們要在枯燥的學習中找到快樂。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5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半生的漂泊,造就了蘇軾一生的豁達。他把仕途路上的失意當作人生中的詩意,任世事變遷,任人心叵測,依舊安于顛簸。臨終之際,更是以一首《自題金山畫像》,詼諧地總結了自己一生的仕途浮沉。
幼時蜀中良好的自然人文環(huán)境,家中得天獨厚的學習氛圍,再加上重視文化的時代大背景,使蘇軾成長為一個德才兼?zhèn)涞纳倌。在科舉考試中,文章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一時之間,名滿天下。正當蘇軾冉冉升起在文壇上空時,卻因為母親病故,不得不放下理想,與父親倉促離京。
時隔三年,當蘇軾重新踏上了進京之路時,他卻陷入了迷惘之中,他感到了前途的不可把握。望著飛鴻掠過雪地留下的點點痕跡,又隨著雪花飄落而消失不見,他不禁感慨道: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但他不消極、不頹廢,轉而投身于工作中,要為國家立大事。蘇軾懷著超世之才,亦有著堅忍不拔之志,忙時勤于公事,閑時賦詩一二,擔任一地長官,造福一方百姓,他的才華和政績很快就受到了皇帝的賞識與重用。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蘇軾卓爾不群的才華,遭到了不少朝廷官員的嫉妒,變法派的'污蔑,使蘇軾一再被貶。心中懷著烏臺詩案的苦楚,皇帝貶謫的道令,洛陽親友的掛念,蘇軾撣了撣一路的風塵,與客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共同吟誦明月之詩。一生坎坷困頓使蘇軾明白哀吾生之須臾,不如托遺響于悲風,使他對名利冷眼看穿,只想笑對坎坷仕途。
通向未來的道路上,不總是一帆風順的;蛟S荊棘遍地,或許傾盆大雨,但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我們何不像蘇軾一樣吟笑前行?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當我們回首走過的路時,就會發(fā)現,路上已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的航行中必然會遇到從各個方面襲來的勁風,利用好每一陣風,都能使自己如馮虛御風般加速前行。面對勁風,穩(wěn)住航舵,縱一葦之所如;面對暴雨,堅定前行的信心,凌萬頃之茫然。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6
五年級下學期,我閱讀了講述了蘇軾一生經歷的一本書——《蘇軾傳》,我了解了這個大文豪的特點與生平經歷。
我特別喜歡蘇軾的文章,即使他過上了農家的生活,也下肯放下手中的筆。我尤其欣賞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碧K軾將赤壁之戰(zhàn)刻畫得淋漓盡致,描繪出周瑜容貌俊美與智慧。
令我贊不絕口的不只蘇軾流芳百世的'詞,也有蘇軾廣為人知的詩。我比較喜歡《飲湖上初晴后雨》:“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我喜歡蘇軾的另一面——美食。他是一位美食家,但吃飯之際總不忘禮儀——只吃眼前菜。有一次,蘇軾的朋友來他家吃飯,蘇軾的妻子王弗在他的位置對面放了一盤蘇軾最愛吃的兔肉絲,蘇軾只顧吃眼前菜,完全沒有注意到餐桌上有兔肉絲。在黃州,蘇軾還做了“東坡羹“,還附一首《東坡羹頌》,深受大家喜愛。這位美食家做的東坡肉更是享譽千載的名肴,在《豬肉頌》中,他寫道:“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秉S州還盛產鮮魚,蘇軾摸索出一和烹調法,常常請朋友品嘗魚羹。
蘇軾還有許多特點,這本好書中都提到了。我讀《蘇軾傳》知道了許許多多蘇軾的人情世故,讓我們從這本“蘇軾寶典”中發(fā)掘更多的知識吧!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7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閱讀蘇軾》,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本書。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人又稱蘇東坡、蘇仙。他是漢族人,眉州眉山人,祖籍是河北欒城,是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嘉祐二年,蘇軾考取了進士,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從蘇軾在密州寫的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的“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可以看出蘇軾當時的豪放激蕩,從“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更能看出他的雄心壯志。在任職期間,他還接濟百姓,和他們一起抵抗洪災,很受百姓歡迎。
但是蘇軾被別人嫉妒,元豐二年,時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彈劾蘇軾,奏蘇軾移知湖州到任后謝恩的上表中,用語暗藏譏刺朝政,隨后又牽連出大量蘇軾詩文為證。這案件先由監(jiān)察御史告發(fā),后在御史臺獄受審。最后,蘇軾終于保住了性命,但也被貶黃州。
蘇軾在黃州時,只有兩畝田,生活過的很貧困但他依然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他在文藝上突飛猛進,他的思想也發(fā)生了改變,明白了許多人身哲理。他有很多作品,比如說《前赤壁賦》,《前赤壁賦》講述了蘇軾在政治上的失意,人生無常,生命的短暫,從蘇軾的《前赤壁賦》可看出他豁達淡然的人生態(tài)度!肚俺啾谫x》記敘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感,以蘇軾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蘇軾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
蘇軾經歷了“烏臺詩案”沒有一蹶不振,而是積極面對生活,我們也應該像他一樣,向他學習,擁有他的精神品質。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8
以前讀蘇軾的詩詞,只覺得他才華出眾,對他了解并不多。最近讀《蘇軾傳》才對他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蘇軾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有著富足的家境、善良又有學識的母親、才華橫溢的父親。這些外在條件為他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即使我們都知道他之后在官場經歷起起伏伏,但他依然在文學和政務上做出不菲的成績。這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幸福的孩子,用童年治愈一生呢,后來他隨父親和弟弟進京趕考,文學大家歐陽修對他的文章大為贊賞,蘇軾因此少年成名。
蘇軾在文學上的成就大家有目共睹,我更欣賞的是他做官期間深入百姓,急民眾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做出來許多非常好的政績,當一位愛民如子的父母官,他做到了。
在杭州的日子,因著蘇東坡留下許多游山玩水的詩句,讓我們了解到彼時的杭州是座怎樣豐滿而美麗的城市,也因著他留下許多展現民間疾苦的詩句,讓我們了解到底層百姓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最真實的生存現狀。
在密州做官期間,密州鄰近的數千里地區(qū)全部陷入了嚴重的饑荒,窮苦的百姓甚至連逃荒也無處可走。餓殍遍野,被遺棄的孩子隨處可見。蘇軾常常懷著沉痛的心情“灑淚循城拾棄孩”,又幾經周折,設法撥出數百擔糧米,單獨儲存,專門用于收養(yǎng)這些可憐的棄兒。并且在各處張貼告示,明文規(guī)定:愿意領養(yǎng)孩子的家庭,每月由官府補助六斗米。以此來鼓勵和勸諭人們憐惜這些幼小的生命,使這些失去怙恃的孩子重得家庭的溫暖。隨著時間的推移,領養(yǎng)者對自己撫養(yǎng)的.孩子產生了深厚的骨肉之情,即使生活再苦,也不肯輕易舍棄。就這樣,蘇軾懷著偉大的人道精神,救活了數千名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兒童。
后來他到了徐州做官,徐州知州蘇軾,帶領軍民抗洪救災,連續(xù)數周住在城墻上,堅守在抗洪救災第一線。并在洪水退后,加筑防御工程,帶領群眾恢復生產。作為一個深切體會民間疾苦的的官員,他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所以當他外出謝雨時,人們將他包圍了起來。那是多么和諧的與民同樂的畫面呀。
“烏臺詩案”讓蘇軾墜入人生低谷,蘇軾被小人陷害時,不僅有百姓和許多好友為他說話,還有那個曾經與他政見不合的王安石。都是一代大文學家,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氣量和胸襟。
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從知州到農民,蘇軾雖然失去了從政的機會,卻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民間疾苦。同時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讀書、寫字、作詩、畫畫、游山玩水、結交朋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生活上的貧困,與精神上的富足形成了強大的反差。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蘇軾最終等到了一展才華的機會。重回廟堂,成了帝王之師。在官場奢華享樂的大環(huán)境下,依然保持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這才是東坡居士最大的人格魅力吧。
盡管后來蘇東坡還是被政敵所害,被貶海南,在極其貧瘠的地方,他依舊能與當地文人農民打成一片,竭盡所能的興辦教育,提倡開化。被當地人民愛戴。
如果蘇軾沒有在66歲時去世,也許將迎來政治上更多的發(fā)展,為百姓做更多的實事。讀完全書,心中感概萬千。盡管東坡先生已經去世900多年,但他并沒有離開我們。他依然活在中國的江河湖海、文化歷史之中,更活在眉山人、杭州人、海南人的心中……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9
一個月,從七品芝麻官升到3品大員。同樣是一個月,從京城大員到流放。區(qū)區(qū)40年的仕途生涯卻擔任過30個官職,遭貶17次,坐牢170天。想來也只有蘇東坡這等不通政治之人能在官場上才能如此大起大落經歷,究原因無外乎在他那張守不住話的嘴。
“汝必能殺人!边@是蘇軾初見章惇時說的話。雖然不知道蘇軾是否真的善于看相,但初識就如此直言不諱地指責,蘇軾又是多么的口無遮攔。恰如他所預言,章惇最后的確壞事干盡,甚至間接造成蘇家的衰敗,但這張沒有顧忌的大嘴顯然得罪了不止一個人。
“多情卻被無情惱”,蘇軾若甘愿放下那份較真,那他何愁不能封侯加爵。上帝雖賦予蘇軾前所未有的才氣,卻令他人生道路崎嶇不堪。與之相比,嚴謹的子由仕途相對是更加平順,但今天,我們過多銘記的卻是他這位樂觀奔放的長兄。
從儒家四書五經到莊子佛學,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蘇軾不僅腦有萬卷書,腳下也同樣有萬里路。蘇軾即使在面對苦難,也不表現出一絲一毫的氣餒與頹廢,“一蓑煙雨任平生!闭撬菬o謂與豪放,使他的詩歌不缺華麗無實的靡麗之作。
林語堂曾言“章惇對東坡是唯恐其不死,東坡卻望章惇延年益壽!碧K東坡向來是對事不對人,但他的一張大嘴卻使他一生落魄,但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正是這張大嘴巴讓東坡居士可敬可愛,在這個無知勇敢的老頭面前,任何的'擔心后怕都是無用可恥的。蘇軾的一生滿目瘡痍,遍布了滄桑,苦難與偉大并存擁有著歡樂與悲情的雙重命運,也正是這雙重命運,將蘇軾推上了文學藝術的巔峰。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 10
《蘇軾傳》是蘇軾研究專家王水照和崔銘合著的一部書,四十五萬字,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書寫得很好,但這卻是一部不好寫的書。蘇軾一生經歷豐富復雜,著作多,面廣,這是難點之一。還有,就是有林語堂的名著《蘇東坡傳》在前面比著,那書寫得那么精采。
我讀《蘇軾傳》,覺得全書對蘇軾的評價,大體與《蘇東坡傳》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謂:"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短K軾傳》大體是以這種評價展開的。不過書的副題《智者在苦難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們是極力從蘇軾生活經歷來理解和描寫他的。因此這書自有它的不容忽視的特點。
一、它嚴格按編年敘事,而且強調蘇軾作為作家的一個方面。全書將蘇軾的詩詞文章貫穿它的一生,對比看起來,《蘇東坡傳》就不是這樣,它要照顧英美讀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詩文不能多引;它使用的傳說故事更多,也占更重要的位置。因此,這本《蘇軾傳》對讀者從蘇軾小說詩歌文學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在敘事中展開對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的闡釋,而且闡釋得極好。在此,就表現出王水照先生對蘇軾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在傳記里應用隨心自如。蘇軾的心事、文思,與天下的政事,交織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難中的.超越",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沒讀過蘇集的讀者,從《傳》中引用的大量詩、詞、文中,特別是從并不常見的隨筆、短箋中,能領略的,真是不少。
二、林語堂喜歡蘇東坡。林寫的是文學性更強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創(chuàng)作。當然林氏有他充分的歷史材料證明,而我總覺其著眼點在于蘇東坡的人格,而且是作者喜愛的人格。而《蘇軾傳》則更帶有學術性。它更全面,更講究論證。的確,蘇軾的風流瀟灑,幾乎是天成。但是,環(huán)境也造就它。不論從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看生平,還是從生平看小說詩歌文學作品,都不單有瀟灑風流,而且有個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難。烏臺詩案中國最可笑的文字獄之一后被貶黃州,是蘇軾生活的關鍵一步。在林、王二傳中,都重點寫。余秋雨重要散文《蘇東坡突圍》也選這一段來寫。蘇軾的人生和他的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在此都是一個高峰。對這一段生活,《蘇軾傳》無疑寫得更豐富。它把痛苦和苦難展示得更充分,以至于驚心動魄?嚯y充分,"超越"才有力。林氏過分地渲染了蘇東坡在苦難中的樂天、快活,甚至把他在"烏臺詩案"里受審時的屈辱與痛苦也說成"有趣".《蘇軾傳》則把黃州生活寫得更令人可信。比如當時蘇軾在許多信里反復叮囑友人"看訖,火之","傳聞京師,非細事也".他是驚弓之鳥了。他在黃州又看到生平所未見的民間疾苦,苦日子也嘗到。在此有一點不可不提。蘇軾在黃州時寫過許多信,其中有一封是給他的朋友也是政敵章忄享的信中對已往表示悔過。林傳說,是"一封非常貼切的回信,悔過之意,溢于言表",是"再得體不過",簡直可請皇帝過目;言外之意是應付,巧于周旋而已。而王著則以為"可能夾雜著個人求助的動機".我以為寫得較真。王著此是全面反對新法了。這似乎順理成章。王著寫出的詩人,更復雜、真實些。
三、關于王安石變法,林氏的否定也許太簡單化。而王著則更客觀些。關于蘇、王二人,當然都是大作家,蘇比王高。此書提到變法時,曾對比蘇、王的見解說:"無論是思想的高度,還是目光的遠大,蘇軾都無法與一代名相王安石相提并論".這也是客觀的。此書在王安石身上著墨不少,而且是從王安石與蘇軾的交往中寫的,重頭文章在王安石罷相以后。蘇軾在金陵訪王,政敵又成文友,舊懷盡釋,論文極樂。那一大段就寫出北宋文人的大度風雅,更寫出兩位大作家的可愛。
【《蘇軾詩詞文選評》讀后感】相關文章:
有關蘇軾的詩詞06-02
關于蘇軾詩詞09-28
宋代蘇軾的詩詞12-19
蘇軾最經典的詩詞名句03-19
蘇軾最著名的詩詞名句01-21
蘇軾作文07-28
蘇軾經典詩句08-17
劇本:蘇軾08-15
蘇軾的詩句08-17